重读《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二辑》,开始慢慢体会雪漠老师在作品中的慈悲和智慧。初读时,更多的是生吞活剥,开眼界和赞叹。没有理解,更没有消化和吸收。
“企者不立”的“企”同“跂”,是一个非常形象的动作,就是把脚后跟抬起来,踮着脚站立,目的是让自己显得高一点。很多解读《道德经》的人只讲了这个动作,没有解释其背后的心态,其实真正重要的不是动作本身,而是它背后的心态。你可以观察一下,很多个子矮的人和个子高的人一起照相时,是不是都会踮着脚站立?很多人都会。因为这会让他显得高一些,跟别人的差距就会小一点。“企者不立”讲的主要就是这种心态。这种心态有两层含义:第一,过于急功近利,有一点揠苗助长的味道;第二,好面子、虚荣,想让更多的人认可你,追求一种外相上的成功。如果承接上一章的内容,那么“企者不立“就是“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所以,它仍然是在告诉你应该如何应世,应该如何提高个人修养。除了对道和修道的表述,以及帝王之术外,这是《道德经》中最重要的内容。
如果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看,“企者不立”就是在提醒我们,不要过于拔高自己,不要装模作样、弄虚作假,也不要虚张声势,就算你能骗得了一时,得到一些机遇,也终究会失败。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辈子作秀。靠作秀得来的东西,一旦你不再作秀,露出真实面目,就会马上离开你。在修道上,作秀就是模仿一些外相上的东西,比如姿态、神情、话语等等,而没有真实的内证功德。
空行母还指出了卢伊巴心中一种非常微妙的东西:你一直在作秀,有人的时候,你秀给别人看;没人的时候,你就秀给自己看。她说,修行的本质,其实是消除分别心,消除自己心里那些作秀的东西,否则你就不可能修成。换了其他虚荣心很重的人,可能一听这些话就火了。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大臣就是因为说了不顺耳的话,被皇帝给杀了,但卢伊巴很有智慧,他立刻明白,空行母说的是对的。于是,他为了消除自己的分别心,专门吃当时人们觉得最恶心的食物——鱼肠。最后,卢伊巴成功了,青史留名。要知道,德行、修养、内证功德达不到一定层次的时候,即使能装出大师的样子,也装不出一辈子。
......
所以,企者不立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和智慧,在修道中非常有用。
另外还有一个“跨者不行”,老是跨步的人心里总是很着急,总想走得快一点,这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过于急功近利的东西是走不远的。所以,“不行”指的不是不走,而是走不远,不可能成为一种常态。比如,有些人总是非常勇猛精进地做事,但一般都不可能长久。做任何事都要像扯皮筋一样,要把握好度,既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紧,如果太紧,皮筋就会被扯断。所以,老子强调“跨者不行”。
......
一定要明白,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积累。它不是那种喊口号式的、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式的东西。要想取得人生的真正成功,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一直走下去——不是走一个月,不是走一年,不是走十年,也不是走十二年,而是走一辈子,一辈子按照某种方式生活。它不是考驾驶执照。它甚至不是马拉松式的,而是一辈子的长征。你必须走到寿终正寝的那一天,确保途中不会翻车,才叫成功。我们不要学王莽,也不要学隋炀帝,否则,就算全世界都说你好,你得到了整个江山,或者你从一开始就出生在帝王之家,含着金钥匙、银钥匙出生,你也笑不到最后。
所以,我一直强调要从从容容地行走,自然而然地行走,留一份清醒留一份醉,享受行走过程中的诗意,不要只关注那个你所以为的结果。如果你能做到踏踏实实、从从容容地走上一生,只要选对方向,你就必然会成功。
选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二辑》,pp67-72,雪漠 著
深刻反省。
我还在作秀,作秀给他人看,作秀给自己看。还在摆花架子,装模作样,华而不实。
浮躁不安,没能静心下来去踏踏实实地做当下该做的事。急功近利,急匆匆地想寻一个结果。很多方面还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这么多年尚一事无成,根本在自己在修养和品德方面存在问题,然后才是其他技能等方面。浮躁、轻飘飘、不慎重、作秀、装模作样、虚张声势、急功近利,自以为是、分别心较重、好高骛远、说得多做得少、患得患失等。每一点,都有,还比较严重。
重读第24章“远离作秀,归于大道”这一章,不仅明确地找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严重问题,也找到了如何自救的根本性方法。
七 虚静纯然,光明遂生
关于这一章内容,我专门作了一首偈子:
不生速进心,常存不满心。
不好高骛远,筑基成一景。
虚静若纯然,恒安无事生。
默默对大闹,无惧亦无惊。
心镜无尘滓,静水无波纹。
深潭映明月,清净光华生。
心空坦荡荡,无视若无心。
养心当武威,虚名遂神通。
......
在这一章里,老子还重点讲了得道后的境界呈现,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大家,有道者该怎么为人处世。我们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不要装模作样、故作高深,因为“企者不立”,做人做事都要脚踏实地。
第二,不要急功近利,凡事都要循序渐进,因为“跨者不行”。
第三,不要有自己的成见,因为“自见者不明”。
第四,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因为“自是者不彰”。
第五,不要自吹自擂、夸夸其谈,因为“自伐者无功”。
第六,不要自高自大、沾沾自喜,因为“自矜者不长”。
读老师的书,有时有如坐在老师面前,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最好的。
战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