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口关乎经济,关乎楼市,它是经济生产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楼市的基石。一言以蔽之,非常重要。
全国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总人口规模达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增量创60年来新低。
更重要的是:
1、出生人口连续第五年下降,即将跌破千万。021年全国新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连续第五年下降,较2020年的出生人口减少了138万,且即将跌破千万。
2、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即将交叉。意味着,人口即将负增长。
02
已经公布数据的29个省市自治区中,14个人口增量为正,15个人口增量为负数。吉林省尚未披露数据,但大概率也是减少,西藏则存在悬念。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统计局
人口净增长前十大省份分别是浙江、广东、湖北、江苏、福建、广西、海南、安徽、山东、宁夏。浙江净增人口71.7万人,首次超过广东排在榜首。其次,广东净增人口60.4万人;湖北净增人口54.7万人;江苏净增人口28万人;福建净增人口25.6万人;广西净增人口18.3万人。
那么问题来了,人口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人口负增长又释放出哪些信号?
第一、人口出生率低,政策效果不大。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自然增长率为负数的省份达到10个。其中江苏、湖北、山西以及河北为历年来第一次出现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的现象。
生活压力大、节奏快、收入不稳定,我想这才是大家不愿意生孩子的最终原因。所以,想要促进人口增长不可能光靠一个政策就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一个方面的调整。
第二、逃离“北上广”是现实存在的现象。
2020年一场疫情打乱了国内发展的节奏,也改变了城市人口的结构。比如“北上广”,曾经都是大家向往的大都市。但是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人口还减少了4000人,上海只增加了1.1万人, 广州也只增加7万人,三个一线城市加起来也只增加了7.7万人。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那就是由于大都市生活成本不断攀高以及疫情的影响,大家不愿意再去“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发展了。
第三、二线城市成为人口增长的主力军。
从城市来看,2021年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是成都和杭州。成都常住人口净增长24.5万人,杭州常住人口净增长了23.9万人。其次,像南昌、青岛、宁波、郑州、嘉兴、南京、福州,人口增量都超过了10万人。由此看来,二线城市成为人口增长的主力军。
基于这种有利的条件之下,从业者还会去一线城市拼个头破血流吗?很多人才都会给二、三线城市截胡了。
无独有偶,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8日在社交平台上也表达了对生育率下降问题的担忧,称如果日本生育率持续下降,这个国家最终将不复存在。
马斯克写道:“冒险说句显而易见的话,除非有什么改变,使出生率超过死亡率,否则日本最终将不复存在。这将是世界的一个巨大损失。”
马斯克是在回应一个名为“WholeMarsBlog”的推特账号时做出上述评论。该账号引用了一份报告,其中提到日本人口2021年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降幅,减少了64.4万人,目前总人口仅略高于1.255亿。
《日本经济新闻》8日报道称,马斯克曾多次就全球出生率下降的倾向敲响警钟,称这是“人类文明的最大风险之一”,但他单独特意谈及日本很罕见。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小可同学】分析认为,导致这种局面,诱因可能是疫情,但疫情只是加速了周期,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根本因素还是城市自身发展的结果。虽然二线城市的经济实力、就业机会等较一线城市仍有较大差距,但随着二线城市的不断崛起,结合房价、生活成本等方面的因素,二线省会城市,正成为当下不少年轻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