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素食第十四天了。由于外面能吃到的素食不多,我自己做饭的频率高了,被迫勤奋,哈哈...
昨天回来老家,一路上经过各种好吃的农家菜,看着各式各样的特色肉食广告牌,我终于有了吃肉的欲望。可是,为了实现自己三个月不吃肉的诺言,我克制了。
对我来说,由吃肉到不吃肉,最大的挑战不是食欲上的调整,而是人际关系的调整与磨合,心理这关最难过。
约了好朋友一起吃晚饭,她准备带我去一家她认为很好吃的餐厅,正在她驱车前往的路上,我告诉她我吃素,这个消息让她急转弯,差点没撞车。她突然陷入沮丧迷茫,说不知道要带我去哪里吃。我说没有问题的,我还不是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可以吃锅边菜,不影响。可是她很坚决,带我去了另外一家感觉会有更多素菜的餐馆,因为母亲节,乡下小农庄人多路窄,过程折腾,搞到有点拧巴。
然后,今天不小心答应了到另外一位朋友家里吃饭,中午跟她一起在外面吃的饭,她看到我只点素食、只吃素食的,于是我以为她也自然知道我吃素了,不需要我大张旗鼓。在她妈妈给她打电话,问要买什么菜时,我说青菜、豆腐就可以,我以为她懂了。可是她妈妈回来就拿着两个疑似烧卖的饭盒,我心里想,全都是肉呀,这下可尴尬了。我一开始像,只要我不夹肉,吃青菜就好。谁知道她们说我客气,让我多吃... 后来还是不得不把吃素的事“逼”了出来。搞到她妈妈很尴尬...
这其实都不是我吃素跟她们吃荤有什么冲突,反思过后,原因有二:
1. 忽视了真实性的作用。
真诚、充分沟通和表达很重要,我因为怕麻烦她们,隐瞒她们,跟她们客气就像她们会下意识多买肉以表达热情一样。
2.考虑不够周全。
到别人家里做客,特别是有老人家的情况下,一定免不了礼节。她们的观念就是有肉才欢,吃得起劲吃得多才是对她们劳动成果的肯定。(我当时太犹豫,给了自己一个模糊的台阶,心想如果她们坚持热情地夹给我,我就把肉吃了,如果没有,我就只夹青菜。谁知道这样的想法太幼稚。她们并没有在动作上“强迫”我,而是礼貌地、试探性地发出疑惑,认为我太客气不敢夹肉吃... )分析整理之后,发现是我自己立场不够稳定,要么不吃,要么吃,立场坚定才是解决良方。
因为这些困惑,我跟朋友探讨了。她说她在印度吃了5年素,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那里吃素的人很多,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在中国不行,吃素会给人带来麻烦,一方面素食餐馆少,另一方面吃素的人少。而吃饭又是一个重要的social活动,在中国吃素会影响人际交往。其实,这番话她以前有跟我说过,我一直没有认同,直到自己体验了之后,才感同身受,我这两天给大家带来了不少麻烦了。
选择吃素是一个个人行为,这个行为不应该影响他人,对他人造成不便或形成一个无形的压力。就像吸烟是个个人行为,自己爱怎么吸就怎么吸,可是不能在公众场合吸烟,引起他人的不悦或给他人健康带来风险。
当然,站在环保层面来看,吃素是一个很好的行为,而且是需要去推广的社会生活方式。可是,事物有多面性,每个事情都很多方面的构成和影响因素,事物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过程,这个整体转化的过程很漫长,也很复杂。我们要有足够的智慧,去以一体性的眼光来看待和权衡。到底吃素这个行为要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怎样进行、如何更好地去实践。
好的理念和价值一旦教条化,不灵活、不融会贯通、不审时度势、并被冠上某些非做不可的道德标准时,人的自由意志就会被损害;人类思想的多元性就会被抑制;尊重、理解、交流、相互欣赏之门就会被关上。就像龙应台跟她儿子安德烈说的,我们有选择去做什么公益的权利和智慧,并非所有的好的事情都去参与。(《亲爱的安德烈》意思接近、原话好像不完全一样)
别让自己的素食成为家人或朋友心灵的创伤,一切从爱出发,茹素不会也不能伤害任何一个人的尊严和情感,哪怕是一地啊点点轻微的伤害也不行。
素食依然要走起,且坚定且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