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回家,淋了雨。
洗了澡,穿上最舒服的衣服,什么都不想干。只安安静静的坐在书桌前,卷起一半窗帘,推开窗户,拉上纱窗。外面的空气很清新,幸好雨一直没停,能让我闲下来多听一会儿,今晚也能睡个好觉。
记得母亲说过,小时候我一哭,她就撑着伞带我去雨里,一听到雨声,我就不哭了。我自己根本不记得,只能在脑海里描绘那个幸福的画面了。我挺佩服小时候的自己,不管是城里的雨还是乡下的雨,皆能止住我的哭泣。长大了反而挑剔了,现在觉得,城里雨太硬,还是老家的好听。
老家屋顶的瓦片是青灰色的,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竹叶,春天总下小雨,雨滴隔着竹叶踩在瓦片上,叮叮咚咚的,清脆又温柔。屋后有一大片竹林,下雨时风一吹,屋顶能哗啦啦响起一大阵掌声。这阵掌声里,有竹叶的低语、竹枝的耳鬓厮磨,还有竹叶上存的水,被这阵风吹下来,扑到青瓦上的热情拥抱。
老家下雨后,那种来自故土、来自儿时,混杂着纯洁的泥土和新生庄家的味道,我现在都能闻到。农历三四月天气,地里种着成片成片的小麦,几尺高,绿油油的,一畦又一畦,就像装修师傅刷在回忆的墙上,永远都不褪色。那时候站在麦地边,雨刚停,一阵春风慢慢赶过来,就像一把尺子,拂掉麦苗梢上的水珠,把我半条裤子都浸透,这时,微微有一丝凉意从裤管传上来,配着这阵风里的麦苗味——那种青涩、纯洁、干净、湿润的味道,让我一下子从三十年后的樊笼中回到了老家的梦里。
有意思的是,在老家上学的时候,看到很多作家都会书写怀念各自破旧家乡的文章,每每读到,我总是皱眉不解:这些人应该都过得比我好吧,怎么还羡慕我们这种穷地方的生活呢?房子下雨则漏雨、冬天则透风,道路泥泞、生活贫穷,除了种地、一无所有。当时我想,我要长大了,一定不能留在这里,一定要出人头地,所以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
一转眼,多少岁月过去,自己都大学毕业七年了。当真正参加了工作,再看到这些文字,并坐在窗前听着家乡的雨时,才明白,他们怀念家乡,根本不是羡慕穷日子,他们只是羡慕贫穷中的单纯。我也越来越明白,“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的含义。
人越大越复杂。想要的越来越多,可满足感却越来越少。生活推着我们向前,就像挤地铁,你不必走,自有人流推着你上下车。他们太聪明,又太可怜,知道什么是好的,却和我一样,只能在夜里拿着笔,寄托这份对贫穷的单纯的向往。
简单真的挺好。那时候一碗有肉的面就能让我直流口水,一张两元的人民币就能过个顶配的新年,一次三千米的冠军就能喝到她递来的水,一趟两小时的旅行连手都没牵也记到了现在……
就像今天回家,习惯了扫个单车回去,即便雨下挺大,打开滴滴后还是忍不住走到了自行车前。裤兜里还叠着早上擦过座垫的纸巾,再拿出来,展开,用擦过的那一面擦一遍湿透的坐垫,调好高度,把包放在框里,熟练的骑上老路。几秒钟,眼镜上布满了水滴,清凉而微寒的风慢慢带走体温,也迅速让我陷入回忆。我在马路上也慢慢骑着,不着急,想着好好感受一下成都的雨,毕竟这是家乡的雨,是当年在母亲伞下听过的雨,是我在北方的床上夜夜思念的雨,是淋在回忆里我身上的成长的雨……
也是浇灌着我今后努力生活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