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淑芬
1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也不停留……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民谣歌手赵雷的《成都》,在音乐播放器里单曲循环着。
特别喜欢歌里流露出的意境,寥寥几句,便勾勒出了安静怡然的慢生活场景。
尤其是那句“深秋嫩绿的垂柳, 亲吻着我额头”中,“亲吻”一词的运用,满溢着词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唯有热气腾腾活着的人,才能灵敏地察觉出生活细微之处的美好。
在这个快时代里,婚恋要速配,教育要速成,拍照要立得,开车要高速……
慢生活,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那些手写书信的温暖,自行车后座上的悠闲,等待一朵花开的愉悦,已成了记忆中久远的留存。
日子在疲于奔命中快速流失,我们对幸福的感知也日益迟钝,不再轻易感动落泪,更不会再为一朵小花、一株小草、一缕阳光而欣喜驻足。
只是,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当忙碌占据了生活的全部,我们会不会终有一天,在不断的奔波里,忘了最初的自己,忘了一开始是为了什么上路。
2
三十岁以后,慢慢懂得,日子,终究是自己的。
好与坏,都是自己的选择,无关他人。
要有自己的坚持,以及判断和审美标准。
在提速的生活里,我依然喜欢那些慢的、素朴而有温度的东西。
喜欢闲时泡上一杯茶,看着叶子一点点在水里舒展开来,袅袅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细细品啜,其中的苦涩与甘甜,仿若人生。
喜欢在家里放上几束鲜花,养上几株绿植,那一点红,那一缕绿,让我觉得自己是在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喜欢往废弃玻璃瓶里,随意地插入几根枝叶,在水的滋养下,竟也成了一处风景,有种不经意的优雅。
喜欢悠闲地躺在摇椅上,发呆或回忆往事,静静聆听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呢喃细语,深吟浅唱。
喜欢手工刺绣的物件,迷恋那一针一线里的温暖。仿佛看见古时低眉的女子,捧着针线,不紧不慢地在布匹里穿梭,将柔情细细缝入。
喜欢看着儿子低头捡拾,各种不知名的野花野果,光着脚丫在沙土,甚至是泥泞的沼泽里肆意奔跑。亲近泥土,和草木为友,野生而自由。
喜欢文火熬出来的白粥,喜欢古朴素雅的粗陶,喜欢阳光晒过后有着淡淡清香的棉被……
那些因为慢而生出来的小情趣,那些质朴的手工制品,使得生活有了足够悠长的回味。
真心喜欢慢生活,喜欢像植物一样活着,安静从容,缓慢生长。
而不是一路狂奔,到最后,却忘记了真正的生活。
3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女孩的爸妈离婚了,原因仅仅是因为,爸爸老喜欢往妈妈养的兰花盆里弹烟灰、扔烟头。
后来,妈妈再婚了。关于继父,有这样一段描述:
“他会为妈妈的花花草草换上漂亮的花盆,给妈妈新买的淡绿格子桌布配上了新的盘子碗筷,为她的红色连衣裙选一双乳白的方跟的皮鞋,给我用铁环勾着的几把钥匙换个漂亮的钥匙扣。
他会拉着她的手一起去江边散步,看夕阳和日出,去湿地公园拍摄花鸟,告诉她每一种植物的名字和故事,带回几根掉落的树枝,回家后插在古朴的花瓶里,摆在我的书桌上。”
我其实能理解故事里那位妈妈的选择。
作为一个对生活有要求的女人,她必然不会轻易将就于低品质的生活。
她可以住不起洋房,但也要添几株百合,让家变得鲜活;
可以没有山珍海味,但即便粗茶淡饭,也要吃出仪式感;
可以物质匮乏,身着粗衣麻布,却不能活得没有生气。
而继父对妻子,是懂得的,能给予她想要的情趣和温暖。
这样的男人,拥有慢下来的智慧和从容。
说到生活品质,在我的定义里,它不是穿名牌,也不是开豪车,而是在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决定生活品质的,也不是物质,而是我们的修养、品位,以及自身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程度。
4
慢生活,是静下来看一朵小花,是蹲下来对孩子微笑,是加班后犒赏自己一顿美食大餐,是再忙也要看看蓝天白云……
是用温暖的情愫,诗意的眼光,来欣赏沿途的风景;
是在生活苟且之余,留出一方净土,给诗和远方;
是即便被生活裹挟得难以适从,也能从心灵深处,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莲。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的确,心境上的悠闲,是慢生活的根本。
也只有安静缓慢的灵魂,才能感受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
做不到这一点,所有的慢,只会流于形式。
城市很大,我们每天和不同的人,遇见又再见。
但无论如何,也请在时光日复一日的快进里,用心铭记,那些过往的温柔。
那些大雨里为你撑伞的人,那些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那些替你挡住全世界子弹的人,那些逗你笑也陪你哭的人……
因为,那是幸福,是感动,是我们生命中最最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