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对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而言睡眠所占的比例更高,睡眠的时间更长。
儿童早期睡眠与情绪行为问题有着很强的相关性。3岁到4岁学龄前儿童,这一年龄段儿童睡眠问题得到缓解,可能会有利于其情绪行为问题的改善;而持续存在的睡眠问题或者新发的睡眠问题,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
我们要高度重视幼儿的睡眠问题,尤其对于持续存在、干预效果不佳的患儿,家长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睡眠问题是儿科门诊中家长常见的就诊主诉之一。睡眠问题与儿童日间过度困倦、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行为问题密切相关。健康良好的睡眠不仅能促进孩子的体格生长,还有助孩子的脑发育、语言、认知及社会情绪发展。
尽管已有一些临床研究项目以睡眠干预为突破口,拟打破睡眠问题与情绪行为问题的恶性循环,但在小年龄儿童中暂未获得理想的效果。在学龄前阶段,随着脑发育不断完善成熟,儿童睡眠问题和情绪行为问题可能自然缓解,也可能会新发或者慢性迁延,两者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影响。其中,睡眠问题的动态发展变化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一直未得到深入研究。
对于初入幼儿园时即有睡眠问题的儿童,其中50%在幼儿园毕业时睡眠问题仍然持续存在。当学龄前儿童存在持续性的睡眠问题或在这一阶段新发睡眠问题,会更容易导致新发情绪行为问题,且已有情绪行为问题会更难消退。睡眠问题的好转,尤其是睡眠抵抗、睡眠焦虑、睡眠持续时间不足、异态睡眠问题的好转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好转密切相关。
因此,早期预防和干预儿童的睡眠紊乱,或是预防和干预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有效、可推广策略。这些结果将为指导建立精准睡眠预防和干预体系、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促进儿童睡眠和心理健康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作者:守诚堂膏贴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8662983/?spm_id_from=333.999.0.0 出处: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