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诸事繁多,有好消息也有烦心事,收到资格考的通知还有一个月,剩余12篇文章未读,还要继续加油;策略论文也在暑假结束前要完成定稿,从初稿(被IAMOT接受)到如今,修改十余次,已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最近也有好消息,与先前老师的一起写的论文被某SSCI期刊退修(Minor R),论文已经改好送给编辑润色了,就等编辑回复,在此也感恩老师对论文润色的资助;还有一篇耗费不少心血的论文几经投稿都不顺,换了期刊也正在审稿阶段,希望也有好的归宿!最近生活中也有许多琐事处理,生活还要继续,毕业就在眼前,加油!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论文是关于组织知识的论文,这一篇也算是最早从组织层面探讨知识的论文,算是开创了知识基础论的序幕。
文章有两位作者,简单介绍如下:
让笔者惊讶的是第一位作者,本科政治学出身,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专业的硕士,MIT 斯隆商学院博士,跨专业交叉领域的作者能写出如此的著作(笔者没有组织行为学OB的相关背景,读OB相关的文章及其吃力,而这位作者估计在博士班才有OB的训练却可以对OB了解的如此深入,让人佩服)
本文是从企业层级探讨组织知识,传统观念认为,组织的存在是因为个体之间交换存在交易成本,而本文则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即组织内个体或群体的知识共享和交换才是企业存在的根本,这样的知识包括两个部分:信息和Know-How且这些知识是要嵌入组织原则之中的。
通过上述论述,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复制来增强自身的潜力,而本文则通过思考企业如何创新提出一种动态观点,即企业通过重整自身能耐学习新知识,通过企业的原始积累,了解市场发展,累计的知识又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简单说就是企业可以建构一种动态的组合能耐,根据现有的市场和自身的信息以及Know-how结合内部歇息能力、外部学习能力形成组织自身的能耐;通过新的组织能耐进而发现新技术的可能性,进而寻找新的市场机遇。
随后,作者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首先,对于信息和Know-How的探讨:
信息是指提单指导解密规则就可以完整地进行传输的知识,其包括事实,符号等。其次,信息通常是具有专有性的,企业往往拥有2套会计准则,一套对外公布,另一套供内部决策使用。再次,数据是有价值的,例如金融从业者用金融数据。
know-how(被广泛使用但却少有人对其概念进行定义): Von Hippel对其定义为Know-how是累计的实践技能或专门知识,可以使人们顺利地、高效的完成某件事情。know-how的关键是累积的,这意味着要拥有know-how必须学习和掌握专有的技术。
信息类的知识告诉我们事物是什么;而know-how类的知识告诉我们如何做(how to do something).尽管信息和know-how这种分类成为知识分析中的基本要素,但对于组织学习的研究仍旧跟随“组织”的例规;可是缺乏知识的组织学习是缺失的,缺失组织学习理论的基础而探讨的学习是没有明显贡献的。因此,有必要从信息和know-how的差异化方面进行探讨,本文从可编码性和复杂性两个维度进行讨论。
首先,由于人类智力的差异使技术传播存在困难,面对难以编译的隐性知识,使其在处理需要复杂技能的任务时变得尤为困难。但拥有隐性知识的企业在解决问题方面比显性知识更有效率。这样的知识在传递时需要不断互动,而这样的互动是基于相同语言、或共同编码之下进行的,这样就会形成特殊的群体,也使知识的横向传播变得容易。
其次,企业的成长与扩张和技术知识转移有着密切联系,企业将这些技能知识进行编码,通过复制和扩散帮助企业实现成长。这样的传递不仅降低了知识传递的成本,也增加了知识被模仿的几率。但企业的成长又离不开技术转移,这时组织原则就取代了企业家自身的技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指导。正如电脑软件包一样,程序员写出代码之后,通过复制并加以扩散,建立相应的组织原则,使得技术不会因为个人离开而流失。
再次,Know-how 和 Know-why 是不同的编码原理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可以不用知道背后的原理而直接模仿,而知道如何运用和知道如何创造是不同的。例如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很简单,但是应用语言则不容易。从现有能力中提炼新知识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创新、学习是才是利用企业现有知识产生新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要产生这样的新知识,企业需要建立组合能力,即结合企业现有知识的研发能力+企业的技术潜力+技术机会,所以创新就是结合现有知识和持续的学习。
其次,企业的持续学习能力一般是与其当前所拥有的知识业务相关,若企业离开这个知识领域,开展新的领域,那么企业的发展就像新创业一样困难。最后,知识的增长是具有经验性的,通常是具有路径依赖的。组织的知识不会因为个体能力的限制而产生停滞,企业可以通过雇佣具有知识的员工来解决企业知识技能不足的问题,企业的知识通过组织的重组而进步, 因为企业的知识无法与其组织方式相分离。
第四,尽管构建了组合能耐,但技术发展的根本还是用户的选择。对于普通用户,仅仅对于技术进行应用,对其好坏进行评判;对于有能力的用户而言,则会通过逆向工程进行模仿。这种竞争行为的本质就是创新者与模仿者的竞争。逆向工程无法使竞争者实现创新,而模仿者多是依靠其他能力,如渠道、品牌等进行竞争。面对竞争者,企业需要做的就是产生新的知识、技术,加速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效率。另一方面,产品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如果创造的知识和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那么知识就没有价值,应用知识的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价值也是微乎其微。
最后,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应结合对现有知识能力和过往路径的考量进行。同时,知识优势的产生来源于当前信息和所拥有的技术积累,而组织原则和信息无法清晰识别所投资的新知识,因此投资新知识是一种试错行为。组合投资或者合资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结合上述论述,企业在进行投资知识的决策时要了解1.企业当前善于做什么;2.企业是否有学习能力;3.这样的能力是否可以作为一个进入新兴市场的接口?
上述就是笔者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由于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背景较为浅薄,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是很透彻,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