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孩子到家还不到一周,亲子关系已经开始经受考验。从一见面的兴高彩烈,到现在的不时因言语不和相互置气,形象地体现了《少年派》中男主对母子关系“三出戏”的概括:第一出喜相逢,其乐融融,从她傍晚进门开始,相敬如宾,相拥而泣,那这种状态,顶多持续到晚饭后,最多上演到第二天早上,戛然而止;第二出,两生厌;第三出惜别离。这不,为了学驾照母子对话的声调越来越高。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再大也是孩子,总想把自己的经验传给他,好让他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少走些弯路。但对于迅速成长期的孩子,不适合的说教往往会适得其反,于是一方苦口婆心,另一方则心生不耐。
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课题,如何解答好需要因人制宜,对症下药。理虽如此,每个人都明白,但真正实践起来不很容易。“事不关心,关心则乱”,面对无动于衷甚至强烈抵触的“不懂事”的孩子,再好地脾气有时也压不住,那股无名之火有过亲身经历的人都会有体会。
怎样让孩子听得进、改得了,是为人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要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还要能够像朋友一样平等交流。更重要的是,身教胜于言教,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想让孩子听话自己先要做到,以身作则才能寓教育于无形,润物无声才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