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谈到了六种孤独: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和伦理孤独。而思维孤独是这六种孤独中最大的孤独。我们一直都知道,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还能自信的以思维敏捷自称吗?
从传统教学到社会媒体大众的走势来看,人们越来越疲于思考。传统考试上,以选择题居多,这意味着快速选择,非黑即白。而这却恰恰是有悖于思维之处。何为思维?何为思维过程?
即一个人在做周密的思考前,不会立刻下结论,他会从各种角度探讨,再从推论的过程中,整理出自己的想法跟看法。
而我们所有的考试,都是要立刻下结论的,特别是选择题,是需要应试者不假思索的做出选择。可是这样缺少了思维过程的结果本身也就没有意义了。
书中谈到的一个关于思维过程很好的例子是庄子和惠施讨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当今的我们,假如我跟朋友在河边游玩,朋友对我说:“鱼很快乐”,我想,我会说:“是啊,我也觉得他很快乐。“在这里讲的并不是认同不可取,而是,少了特立独行。想来,我根本不算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我习惯于赞同、鼓励朋友的决定、看法等等,并对此表示支持。过去,我一度认为我的这种性格中少了些什么,就像是一道菜,能吃下去,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调料似的。今天,我想,我是缺少那特立独行的思维孤独吧。其实,我不够勇敢,即使,有时候有一个特立独行的想法,我也会自然地觉得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就算说出来,也没有人会明白,更别说支持了。所以,便沉寂下去。
作者谈:思维孤独,是六种孤独里面最大的孤独。作为一个不思考的社会里的一个思考者,他的心灵是最寂寞的、最孤独的。因为他必须要先能够忍受,他所发出来的语言,可能是别人听不懂的、无法接受的,甚至是别人要去指责的。作为一个孤独者,他能不能坚持着自己的思维性?是很大的考验。
还有一点就是庄子的”无“,之前,我很喜欢儒家的一句话:无欲则刚。而”无“也是庄子最爱讲的一个字。无中生有,对哲学家、思维家而言,所有的”有“意义不大,真正有意义的是”无“。无,为万物之始。所有的万物都是从无开始。而在思维时,”无“代表的就是让自己孤独地走向未知的领域。可是大部分人半路就停下来了,不肯走了。唯有真正的思维这坚持着孤独,一直走下去。最后,那个孤独的人,走在最前面的人,他所能达到的领域当然是人类的最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