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粒长大了,快三岁了,自我开始呈现,不再是小宝宝了。
另一方面,孩子正面临社交初体验,对她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每当她被大孩子推开或者大声拒绝,小米粒就会委屈地想要找奶奶。
虽然看着有些心疼,但我知道接受别人的拒绝也是打开社交之门的必经之路。
我会跟她们玩问答的游戏,让他们体会拒绝和被拒绝。
比如自由玩耍时,小米粒藏在帘子后面,说:"文静老师,你来找我呀?"我看见她了,我说:"我正忙着,没空找你呀。"
她又说想让格格来找她。于是我大声问格格:"格格,你看见米粒了吗?"他说:"我看见了。"我说:"你愿意去找她吗?"她说:"我不愿意。"
米粒又说想让丁豆来找她。于是我大声问丁豆:"丁豆,你看见米粒了吗?"他说:"我看见了。"我说:"你愿意去找她吗?"她说:"我不愿意。"
米粒又说想让点点来找她。于是我大声问点点:"点点,你看见米粒了吗?"她说:"我看见了,但我不愿意找她。"
米粒又说想让雅可来找她。于是我大声问雅可:"雅可,你看见米粒了吗?"他说:"我看见了,但我不愿意找她。"
米粒很喜欢玩这个游戏,这让她在被拒绝时没那么沮丧。玩了一圈,当雅可也说不愿意时,丁豆突然说:"那我去找她吧。"格格也跟着去了。
小米粒想做什么时直接就做了,很少先问问别人,或者问了也是个形式,不论别人同意与否都要去做。我会找机会给孩子示范,怎么和别人打交道,怎样征求别人意见。
孩子们在大厅玩搭建游戏,小米粒不能从他们规定的入口进,被大孩子排斥,于是我拉着她的手,问雅可:"雅可,哪里是入口?"雅可告诉了我。于是我领着小米粒走到入口处,继续问:"我可以带小米粒从这里进吗?"雅可回答:"行,只要她不搞破坏就行。"于是我们进去了。很快丁豆过来说:"我带小米粒来参观我们的家吧。"然后丁豆就把小米粒带进去了。
午休后主题活动,画蜡块画,小米粒不画,还把好多蜡块都拿了出来,摆在桌子上。有小朋友跟我告状:"老师,小米粒玩蜡块。"之前她们自由玩耍,有的孩子拿蜡块当玩具玩,我曾告诉他们蜡块是用来画画的。我对她说:"小米粒可以帮大家发蜡块。"于是小朋友就对小米粒说:"小米粒,我要蓝色蜡块。"小米粒拿了一个,他说不是这个,小米粒又拿了另一个,问:"是这个吗?"他说:"是的,就是这个。谢谢小米粒!"小米粒乐此不疲地帮大家发蜡块。
社交可能需要成百上千次的磨合。小米粒,加油!
我能做的,是在你的身后支持你,而不是站在你前面保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