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的奔波让我越来越烦躁,不知为什么长期在外的我越来越思念家乡,或者我更想念父母与朋友。于是我突然了解自古诗人多感慨的无奈,也深深体会到王维那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叹息。或许只有感同身受的人才能懂得为何那些并非出彩的诗句总能传唱千载。
人都是有感情的,我在不久前看新闻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个消息。看来看去多少让我深思了良久。
或许有人也看过这样的消息但不知大家是怎么看待的。
张勇与朱静是一个经济情况并不宽裕的深圳家庭。退休前,张勇是一名家电配件厂的工程人员,妻子朱静则是这家工厂的会计。十年前,女儿到美国留学。为了供女儿上学夫妻两把家中110平方米的房子卖了,换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两房。
可能由于观念的不同,妻子给女儿进行了一番性教育并让她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或婚姻观。同时下了一定的底线:“不准找外国人当男朋友,不能当未婚妈妈,不能和学校的老师搞师生恋。
对中国家庭来说独生子算得上是家中皇上一般的存在,基本是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护在怀里还怕摔了的状态。所以张勇夫妻很爱自己的女儿。
但2015年年底,朱静接到女儿的电话说她要留在国外工作,并要和国外的男友结婚。
也是因为这个消息让张勇和女儿关系闹的很僵,现在已经到了冷战的地步。而张勇也表明了态度,坚决不同意女儿同外国男友结婚,并且毕业后要回到中国工作,否则就断绝关系。
我看了很多的评论,基本上有三个观点
1、有人认为女儿非常自私,没有考虑到父母的感受。
2、有人表示两方都很自私,并没有明确的表态支持谁。
3、有人力挺女儿,觉得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而对于我而言我也不太好说什么,中国自古的教育便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或者我的潜意识里是支持第一个观点的。
一句谁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寒了多少人的心。
美国是一个追求自由与个性的国家,我不能说在这个国家生活几年就一定会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但多年一来的确大部分人会选择性的有所改变,至少个性方面人会更独立。
对我而言女孩的选择没有错,但却着实自私了。或者一个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因为知识储备的充足与见多识广的眼界会更在乎自己的感受。因为教育越高,人的思维越审慎,越有深度和独立性,人云亦云的状况会越来越少,越会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眼界判断是非,对集体、个人的利益理解的越深刻。看待问题往往会更倾向于个人的感受,而忽略别人的处境。
女儿享受了中国式家庭的金钱付出,也享受了西方精神的独立追求。两边都想占有必将伤害一方,而这个砝码是一个人看到问题的尺标。
而在这件事上我们要弄懂
1这个女生是不是不孝?
2父母是否道德绑架?
3海外留学是不是重点?
其实多少父母是有点道德绑架的。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所在。父母养育了孩子,甚至抛弃了自己的梦想与个人追求一心为了子女。希望子女成龙成凤,但大多数的父母又有太强的控制欲,总希望子女按照他们规划的路走。所以往往造成了误解。
可说到底,父母为我们妥协了一辈子,我们却未必能为父母妥协一次。我不想以最恶毒的臆想去猜测子女是否想抛弃拖油瓶的父母。对于一个有孝心又有追求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艰难的选择。身为一个理智的父母他们无私的希望自己的子女幸福。
只是人越老越是有依赖,老小孩老小孩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而中国不还有一句话是说:"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感情真的是需要长期相处才能建立维持的。即便血浓于水也是如此。
所以大部分的老人真的不在乎物质上的享受,而想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更何况一个独生子女来说更是责任重大。
还是那句老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有梦想是好事,追求幸福是好事。但如果子女与父母互换而处又是什么样的情景,这不禁让我想到电影《无人知晓》里的母亲与四个孩子。母亲为了追求幸福留了些钱抛弃了孩子。而孩子的父亲们也并没有打算照顾他们的意思。于是孩子们开始了流浪的生活。
当生命被遗弃在角落里,无人知晓,没人关心他们的命运,他们像杂草一样疯长,自娱自毁,让人哽咽失语之时我们或许也能从中看到老人的影子。因为生命便是一个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