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写在之前
在某一个机缘巧合之下,我参加了弘丹老师“第七期拆解稿听书稿写作训练营”,通过学习课程,并按照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以后,我的作业被点评老师评为优秀作业,之后就顺利地对接平台,在平台的书单中挑选一本书,开始写听书稿。
在交听书稿初稿之前要先做一个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通过后再写初稿。我当时第一本书选的是《幸福的方法》,因为群里有好几个学员都选了这本书,最终点评老师肯定采取优胜劣汰的方法,从我们当中挑一个写的最好的。我写的没有其他学员好,便无缘写再写《幸福的方法》听书稿。
好在还有机会,老师说可以再选一本书来写,我便选了《我想飞进天空》这本书。我记得第一版思维导图是在12月10号提交的,当天修改过之后又发给老师点评,老师又指出了一些问题,老师说改完后就可以直接提交过去了。
12月10号当天思维导图通过,就开始写初稿。
最后,交初稿的时间是1月7号。
差不多1个月的时间,这1个月的时间里,我到底经历了什么?
02为什么我写初稿花了一个月时间?
这一个月,压力很大。
做什么事都在想着我初稿还没写呢,工作的时候想着,无心工作;带娃的时候想着,也无心带娃。人越来越焦虑。
一开始老师那边定的时间是12月底交。眼看着时间越来越近,我是心里着急,行动上实行不起来,好几次脑子是一片空白,都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行不行,还能不能写,要在以前写自嗨文的时候那思路真的是思如泉涌啊,现在真的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不夸张地说,从怀疑自我,到开始怀疑人生了。
一周内,会有两次特别痛苦。比如今天会拿出书本、电脑,准备开始写,写了几行之后,觉得写的好差,然后就把书本束之高阁,过两三天在再把本书拿出来,再写两三行,怎么写都感觉自己写的好烂,开头写的并没有像老师教的那样,要写的出彩,能够吸引人继续听下去,之后就又没有动力继续写下去了。
这期间,我有好几次想放弃,就想算了,不写了,把这本书转给其他人写吧,等弘丹老师下次再开听书稿课程时,我再参加一次,到那个时候我就好好写,认真地写。但是再想想,又不甘心,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就这么放弃了吗?不行,我得写出个子丑寅卯来。
老师说过:先完成,再完美。不管写的多烂,我都要写出来。
就这样拖拖拉拉,眼瞅着快到12月底了,我还没是没出一个像样的开篇。没想到群里发了一个通知,说时间可以放宽到1月8号,我开心极了,意味着我还有几日可以拖延。
接下来的时间就强迫自己,规定每天写3000字,分3天写完初稿。因为白天上班,晚上回来带娃,写作时间安排在晚上等孩子睡着以后进行。直到元旦也过去了,这计划的实行并没有我想的那么顺利,每当我打开电脑,我脑子就会短路,无奈我便开始刷手机,或者我开始做我的其他计划,比如阅读书籍,练英语口语,一直到差不多凌晨12点多,感觉太晚了,第二天还要上班,就睡了。
显然,我是又开始拖延了。
眼看着8号又快到了,心急如焚。今天看到弘丹老师发在群里的一段话,我没有那么极端,但是也差不多那个意思。弘丹老师说有一个拖延症小伙伴描写当时拖延的状态是这么写的:
住学校宿舍的时候,半夜跑到阳台上偷偷地哭,哭累了回来继续对着电脑发呆,撑不住了再去阳台上哭。
有了自己的家以后,半夜声嘶力竭地哭喊、尖叫、摔东西,精疲力尽后倒在冰冷的地上睡着,惊醒,挣扎着爬起来,心狂跳,手抖着再敲几个字,再哭喊、尖叫,如此重复。就如小人鱼每一个美妙的舞步都像踩着刀尖之上,我每一个平庸的句子都浸透了泪水。
没到那个功夫,但是心情真的就是这样。
差不多到1月3号,我开始正儿八经地写了。我就告诉我自己,不管多烂我都要写出来。然后把之前阅读这本书所做的笔记,所收集的资料往思维导图里带。抄抄书本内容,整理收集来的素材,先贴在三级标题的后面,行文无流畅可言,可谓乱得很。大概到6号的时候有点成型了,但是自己感觉写的非常差,好在比以前强一点,结构看起来有点那个意思。
就在1月6号这天,看到群里发通知了,下最后通牒,大意是如果没有时间写,请把这本书转给其他同学写,我立马私聊了发通知的小伙伴,我跟他说我7号交稿。
不管了,就是不吃不喝我也要在7号把稿子就上去。
然后我从开篇开始,一段一段地顺,刚好这两天工作不是怎么忙,白天在单位写,晚上等娃睡觉了继续弄,本来自己计划在7号下午5:30班之前交上去的,结果整理到5:30还觉得好多不通,然后下班到家继续弄,一直到晚上9点才把初稿交上去。
写个初稿,我花了一个月时间,而这段时间内,我感觉压力大、无限地焦虑,最后我断定:我真正的“敌人”应该就是“拖延”。
03写完初稿后我的所思所想
其实真正写是1月3号-1月7号这段时间,期间周末带娃还没怎么写,实际时间算起来也就3-4天。我突然想起最近晨读的一本书,叫《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其中有一句话我特别有感触,它是这么写得:
当意识到“什么时候做都行”的时候,我们就很难紧张起来,注意力也无法集中。而且,如果离期限还有太多富余时间,许多人都会往后拖,直到最后期限迫在眉睫才开始动笔。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挥霍完“富余”时间的那一瞬间,开关就会立刻启动,发挥出惊人的专注力。人的这种特性已经被脑科学所证明——即所谓的“Deadline Rush”(期限临近时的突然冲刺)。
我真的是好有体会啊,我最后的那三四天里,就是这样的一个写作过程,真的就像开关开了一样,能写出一点出来,不再像之前脑子一片空白。
那天我交完初稿后,已经是晚上9点,我的心情立刻变得明朗了许多。虽然是匆匆忙忙地交,隐隐约约感觉其中有一些错误我还没看得出来,对点评老师还是充满着歉意的。但是当天晚上交完稿后,我又完成了很多前两天因要写听书稿给耽误下来的其他计划,比如写今日头条的微头条啊,写育儿周记啊等等,那一个晚上都完成了,效率高的自己难以想象。
所以,我发现如果一件事拖延在那,无形当中也影响着其它事情的顺利进行。所以拖延症真是要不得。
04基于这次写初稿总结出来的经验
1、阅读书籍的时候多做笔记,根据思维导图收集相关素材,越详细越好。
2、像老师所说:先完成,再完美。不管第一遍写的有多烂,可以先写完,再进行多次修改。
3、正如《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里所提到的:设定“截稿时间”,能提高写作速度。强行给自己定一个期限,必须在那个期限内完成,注意是必须,虽然我也设置了,好像没有实际执行,还是行不通,一定要执行,就把那个期限看成是最后期限。因为“最后冲刺”可以提高专注力,可以挖掘出人的潜力和无限可能。“最后冲刺”也说明了人具有“惰性”。
4、多看写作技巧的书,多练习专注力,看怎么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就像《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里所说的那样,可以练就一套写作前后的“习惯动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始写。
5、拆解开来,不用一天写出8000字,可以一天写1500-2000字,把任务拆解开来。
6、还得再把弘丹老师的课程拿出来多听几遍,因为经历过这个写的过程,再听课程,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汲取老师的经验,再做一次经验总结,给下次写听书稿做好铺垫。
05受到点评老师的点评
刚收到了点评老师的点评,内心无比忐忑地打开文档,点评老师点评的非常仔细,我当中确实有不少不该发生的错误,比如有错别字,有标点符号的错误,还有用词的错误,非常感谢点评老师能帮我一一的改出来,希望自己能多留点时间来修改,不能再犯这些低级错误了,准备用2天的时间把初稿改出来提交上去。
同时,感恩遇到弘丹老师和她的写作训练营,后面我也将会继续跟随着弘丹老师坚定不移地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