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秋,七月,太后命建安王武攸宜留守西京,替代会稽王武攸望。
15、
七月四日,吐谷浑部落一千四百篷帐内附。
16、
八月十二日,突骑施部落酋长乌质勒派他的儿子遮弩入京朝见。太后派侍御史、元城人解琬前往,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
17、
太后下诏:“州县长官,除非上奏并有敕旨,不得擅自立碑。”
18、
内史王及善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清廉正直,坚持原则,有大臣之节。张易之兄弟每次在内宫侍宴,放荡不守人臣之礼;王及善屡次上奏,认为不能这样。太后不悦,对王及善说:“你年纪大了,不宜参加游宴,只管公务上的事就可以了。”王及善于是称病,请了一个多月的假;太后也不问。王及善叹息说:“岂有中书令而天子可以一天不见面的吗?可想而知了!”于是上疏请求退休,太后不许。
八月十九日,任命王及善为文昌左相,太子宫尹豆卢钦望为文昌右相,仍一同兼任凤阁鸾台三品(实质宰相)。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杨再思免职,任左台大夫。
八月二十六日,相王李旦兼任检校安北大都护。任命天官侍郎陆元方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
19、
纳言、陇右诸军大使娄师德薨逝。
娄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余年,恭勤不怠,汉民和夷人都能安居乐业。娄师德性格沉厚宽恕,狄仁杰入朝为相,实际上是娄师德举荐;而狄仁杰不知道,颇为轻视娄师德,数次把他排挤于外。太后察觉,曾经问狄仁杰说:“娄师德贤能吗?”回答说:“为将则能谨守边陲,贤不贤我不知道。”又问:“娄师德能知人吗?”回答说:“臣曾经与他共事,没听说他有知人之明。”太后说:“朕之所以能知道你,就是娄师德推荐的,也可以说是知人了。”狄仁杰既出,叹息说:“娄公盛德,我为他所包容已经很久了,我根本不了解他。”
当时特务纵横,不断有人被罗织陷害,娄师德长期身处将相之位,而独能以功名善终,人们以此敬重他。
20、
八月二十七日,任命武三思为内史。
21、
九月二十四日,太后前往福昌;九月二十七日,返还神都洛阳。
22、
九月二十九日(原文为庚子,根据柏杨考证修改)邢贞公王及善薨逝。
23、
黄河决口,淹没济源百姓庐舍一千余家。
24、
冬,十月六日,论赞婆抵达首都洛阳,太后对他宠待赏赐甚厚,任命为右卫大将军,让他率领自己部众镇守洪源谷。
25、
太子、相王的儿子们释放出宫(软禁内宫八年多,事见公元691年记载)。
26、
太后自从称制以来,多以武氏诸王及驸马都尉为成均祭酒(国立大学校长),博士、助教也多非儒士。又因为南郊祭天,明堂祭祀,拜洛水,封嵩山等等,都用弘文馆及国子监学生为斋郎,然后选补做官。由此学生不再重视学业,二十年间,学校几乎荒废。另外,之前被酷吏所诬陷的人,其亲友流离,也没有获得平反。凤阁舍人韦嗣立上疏,认为:“时俗轻视儒学,先王之道,弛废不讲。应该令王公以下子弟,都进入国学,不允许他们通过其他途径当官。又,自从徐敬业扬州起兵、李贞豫州造反以来,制狱渐繁,酷吏乘机制造冤案,专以杀人立功,以求加官进爵。全靠陛下圣明,周兴、丘神、王弘义、来俊臣相继伏法,朝野庆泰,仿佛重见天日。至如狄仁杰、魏元忠,之前接受调查时,全都招供自诬,如果不是陛下明察,也已经剁为肉酱了;如今陛下提拔任用他们,都成为国家良辅。为什么之前他们都是反贼,而后来成了良臣呢?这就是冤枉诬陷和甄别辨明的区别。臣担心之前蒙冤得罪的人很多,也是一样的道理。希望陛下弘扬天地之仁,广施雨露之恩,自垂拱以来,罪名无论轻重,一概平反,死者追复官爵,生者允许回归乡里。如此,则天下人都知道之前的冤枉泛滥,并不是陛下本意,而是狱吏的罪恶,死者和生者,都会欢欣鼓舞,感通天地阴阳之和气。”太后不能听从。
华杉曰:
冤案当然不是太后的本意,但是在她的本意之内。她也希望精准打击,只杀反对她的人,不要冤枉老实人。但是,只有扩大打击面,才能尽可能覆盖,没有漏网之鱼;只有极大的扩大打击面,才能制造恐怖气氛,震慑所有人。如此,蒙冤的人太多,如果一下子全都平反,她也没法自圆其说,所以不听。
27、
韦嗣立,是韦承庆的异母弟弟。母亲王氏,对韦承庆非常残酷,每次杖打韦承庆,韦嗣立必定脱下衣服,请替代哥哥挨打;母亲不许,他就私下自己杖打自己,母亲因此对韦承庆逐渐放宽。韦承庆为凤阁舍人,因病去职。韦嗣立当时任莱芜县令,太后召见他,对他说:“你的父亲曾说:‘臣有两个儿子,都可以事奉陛下。’你的兄弟在任时,确实像你父亲说的那样称职。朕今天以你替代你的兄长,不不用其他人。”即日拜为凤阁舍人。
28、
本年,突厥可汗默啜立他的弟弟咄悉匐为左厢察,骨笃禄的儿子默矩为右厢察,各掌兵二万余人;封他的儿子匐俱为小可汗,位在两察之上,管辖处木昆等十姓,兵四万余人,又号为拓西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