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大顺
图|刘大顺
(这篇文章写了两个小时,超过4000字,考验你的耐心!)
因为想看的工具书今天断档,无奈捧起了黎万强这本《参与感》,对小米的没有太极端的热爱,也没有极端的厌恶。作为一个重视设计的国内互联网产品公司,它算不错!
小米的很多东西我都在用,电子秤、插线板、路由器、空气净化器。两个原因:性价比、好看。
对小米我也有过很多的质疑,比如:
1、小米真的在设计上、产品发布会上抄袭了苹果?
2、小米产品购买预约制,搞饥饿营销那套,真无聊!
3、每每出现小米以数字标榜的销售业绩,心里会暗自嘀咕,又来这套!
抱着这种种质疑我投入了《参与感》的阅读当中。
本书分为六个篇章:参与篇、品牌篇、新媒体篇、服务篇、设计篇,还有他的笔记。
█参与篇
既然这本书叫做《参与感》,本书最起初就是开始叙述,参与感的idea是怎么来的?什么是小米的参与感?参与感究竟说的是什么!小米是怎么把参与感做到极致的!
参与感的idea来自于小米创始人雷军金山时代的注重用户的沉淀。
大家都知道创始人雷军曾经是金山的CEO,做出很多里程碑的贡献。
金山时代,做产品要有里程碑式的节点。开发时间长,大一定要大!
金山时代,做宣传,要海陆空全开,市场就要长枪大阵!
金山时代,企业文化是战功文化。
小米时代,沿袭了金山时代注重用户的理念,其余基本全变了。雷军对小米所有人的要求只有一点:口碑!以及提出了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参与感: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营销各个阶段。与用户做朋友,如今已经不是卖产品的年代,而是卖参与感!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决策心理,已经从功能式消费到后来的品牌式消费,到近年流行来的体验式消费,小米所秉承的就是“参与式”消费。
参与式消费有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发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做爆品是产品战略,要聚焦资源,只做一个!
做粉丝是用户战略,让弱用户关系想更具信任感的强用户关系转变。
做自媒体是内容战略,这个是基于对互联网去中心化现状的思考,信息传播结构扁平化、内部组织结构也要扁平化,引导用户参与互动分享扩散。
开发参与节点: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筛选出基于刚需的用户群体。
扩散口碑事件:先筛选第一批对产品最大的认同者,小范围发酵参与感,把基于互动的内容做成话题做成可传播的事件,让口碑裂变,吸引更多人的参与。
小米怎么把参与感做到极致的:
开发参与节点:用户参与了产品测试发布;
设计互动方式:基于论坛用固定栏目“橙色星期五”收集需求;
扩散口碑事件:小米为最早参与测试的100个用户,拍了一部叫《100个梦想的赞助商》。
面对无数的碎片化需求,如何处理呢?小米有三个方法
1、先处理付出水面的需求,利用跟帖的方式发现热度最高的需求
2、第一时间公布需求改进计划
3、团队结构也碎片化2-3人小组来处理不同的问题。
小米自己做电商时候并没有对外发布测试,它是怎么着需求反馈的呢?
在小米网开放内部员工一折卖可乐,真正产生订单,收费、配送、签收、进货、盘点。系统正式上线时候,一切顺利。
小米如何做用户体验的?
三个渐进式命题:为谁设计(找准目标群体这个问题产品经理、设计主管、CEO都一起讨论
好用、好看(保证好用、努力好看)他们的设计理念来自无印良品设计总监原研哉“设计的原点不是产品,而是人,创造出用着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感受到生活的喜悦”
█品牌篇
品牌的传播上如何创造参与感!
小米手机的定位为互联网手机。这个创新从哪来?产品形态变了,手机系统是活的,每周更新,商业模式变了,不以硬件利润为主,看中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想通了产品定位之后:品牌如何打响!
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区别于传统行业品牌路径(先砸知名度、再做美誉度、最后维持忠诚度)。
小米很少打广告,是靠着最初100个用户口碑,一步步依靠粉丝文化,在赢得粉丝忠诚度之后,才通过市场广告投放扩大传播的。
对粉丝文化的心得:一个群体的名称从米友-米饭-后来称之为米粉。以及每周更新的橙色星期五,小米网开放购买的红色星期二,线下活动“爆米花。粉丝效应,因势利导,不可设计,要给与更多的参与感。
在品牌部分,不可避免地提及了“小米”这个名字的由来,小米是五谷之一,温润滋养,而且公众耳熟能详。小米的标志是Mobile
Internet首字母的组合(其实是和互联网的一个靠近),简单的域名xiaomi.com(几十万人民币),国际域名mi.com(360万美元)。包括设计小米的吉祥物米兔,到13年小米周边产品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0亿元。
他说到一定要在名字、标志、域名上三位一体,并做最佳优化,否则将会损失在搜索引擎和传播上的流量。
小米的理念都是“玩”它的品牌战略“为发烧而生”也是基于对玩的注解。
他讲到了小米品牌的传播技巧就是四两拨千斤,区别于一般产品通过发布会与媒体面对面的聊天,小米也做但是他更注重以娱乐化的手段开展前期的品牌传播。
他举了两个例子,两个站在小米2代手机盒子上的两个胖子。以及让用户自己动手组装小米路由器,为此他们给用户定制了最好的工具和材料,引发用户的分享,找到了品牌传播的爆破点。
小米的发布会都是剧场式的发布会,最重要的是产品本身,必须让参与人群有沉浸感。
舞台不要花俏,一块黑幕一张LED屏就够了;不要超过产生听觉疲劳底线的90分钟;关键的表现形式ppt一定要千锤百炼。
发布会的唯一的明星就是新产品,沉浸的意思就是产品够分量,内容够清晰。
为推广品牌,小米选择了传统的电视媒体,央视、春晚。但它操作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电视广告投放,它拍摄的广告片《我们的时代》只有最后一秒才出现小米的标志。在春晚之前,在官网做了网络首映,在全媒体社交平台,做了视频首发,在微博平台开展“我们的时代”海报微博分享。在春晚前网络播放量已经超过400万次。
他总结说:要全网互动,把电视广告作为产品的二次传播;偶尔到电视做广告,信息越简单越好,尽量做品牌不是功能广告,电视资源上,选最大的平台集中爆破。
█新媒体篇
善用社会化媒体,如论坛、微博、微信、qq空间,小米产品曾不同程度地在与这些平台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合作,如新品首发之类,都获得了巨大的陈宫,
微博和QQ空间:适合事件营销。
把微博当做网站运营,把微博话题当做网站频道去运营,一定不能刷屏。
他提到在微博做得两个案例:我是手机控,晒手机,不过基于小米的程序设计,利用炫耀与存在感,发挥微博优势。另一个案例就是150克青春,利用一系列有青春感的海报以及150克青春短片,动员了小米创始人一起模仿那些年的海报。
QQ空间:年龄层为25岁以下年轻人,区别于微博用户认为自己是意见领袖,QQ空间用户,更喜欢点赞。表达对事情是否已知。小米利用QQ空间,首发了红米手机。
微信,适合做客服平台。
举例:小米利用微信开展一些活动,发F码(好友邀请码),吼一吼(对着小米公众号喊我爱小米手机赠送礼品)在微信支付功能上线时,在微信做了小米3销售专场。
论坛,是小米的根基用来沉淀老用户。区别于微博碎片化和平行的结构,论坛适合深度内容的传播,用户关系为金字塔结构,有很强的数字成就驱动,可以凸显专业性。小米在论坛上给予用户特权如F码,利用难度偏高的答题互动,触发用户参与,为米粉举办很有仪式感的发布会,来巩固用户。
█服务篇:
小米的客户服务,抛弃了KPI,参考了海底捞模式,放权给客服,给予他们赠送用户奖品的权利;跟随用户的走向;给予客服高与行业20%-30%的薪资,将客户与产品经理放在一起办公,以便第一时间传递用户意见。
为提高服务质量他们建立400和在线客服系统,利用微博承诺客户15分钟响应。把服务门店-小米之家,打造成用户的家,从装修到开发促进门店人员反馈信息的点滴系统。在物流配送等方面,大力提倡“快”!
一切的服务模式完全是非标准化的服务,也体现了小米重视人超过重视制度。
█设计篇:
黎万强是设计师,所以他对设计有着更有厚度的心得。
小米设计思维的原点就是一剑封喉,
文案要一剑封喉!
案列一:小米手机2代,广告语:就是快!
案例二:耳机。广告语:99元听歌神器。
案例三:小米移动电源,10400毫安时,69元。
图形设计也要一剑封喉!
数码产品的海报最好的画面就是产品图。
小米的海报这么做:
从上到下,第一句一级卖点、第二到第三句,二级卖点,价格、产品图、购买网址和logo,小米特色就是把价格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为性价比是小米的关键标签。
设计要有温情,有情感,从产品定义开始考虑,善用经典生活场景,要懂得留白,最终以现场检验设计。
他是如何面试设计师的?
看他穿什么。看他玩什么。看他看什么。Pk。
穿什么?气场气质检验审美感知他的生活品质。
玩什么?做设计都是再设计,把各类设计要素重新组合,见过足够多的好设计,对做设计的效率是有帮助的。
看什么?是否有深度的阅读习惯。用来判断设计师的境界,现在很多设计师只喜欢上网找资料,这些太碎片化的东西,没法给予设计师系统的知识。建议设计师研究所崇拜设计师的全部作品,分析设计师的设计思维。
Pk。看他设计的细节,是否稳定,以及检视他做设计的态度。
█最后一部分阿黎笔记。
他说产品经理懂得亚文化,因为现在的亚文化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主流文化。他认为科技必须要有慰藉人心的力量。懂得科技生活化,消费电子产品,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拉动,而是慰藉感推动,不再是一个苍白的高科技行业,而是和时装、美食一样,更看重设计感和消费情绪,他列举了无印良品的例子,给他的启发就是美好的设计传达的情绪也能如此慰藉人心。
无印良品的曾经的一张海报,为了找整个地平线,找到“天空之眼”的南美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他喜欢无印良品第一任设计师田中一光,更崇拜现任设计总监艺术总监原研哉,他说好的设计背后,都流露了同意思维:寄情于物,寄关怀于物,注入可被感知的用心,从无生气的工业品变成对自然生活充满关怀的符号,让物件本身能够盈出给人慰藉的情绪。
他推荐了《无印良品》《设计中的设计》这两本关于设计的书。
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小米的设计和包装总有muji的影子。
首次一次写作文超过4000,累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