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不仅是别人了解你的重要渠道,也是你打造个人品牌的平台。
两周前我们曾经推荐过被称为“社交网络时代的自我营销手册”——《人人都在晒,凭什么你出彩?》一书中的主要内容,如有需要请点击此处回顾,今天就其中两点继续深化讨论一下。
专注过程而非结果
昨天我们分享《目标感:28天养成卓越人士的思维和行动模式》时曾经提到,任何目标在实现过程中都有两个层面的成功:一个是结果导向,以结果论成败;一个是过程导向,只要你努力行动就已经在第二个层面上成功了。
我们在设立目标和付诸行动的过程中,经常习惯性地走上结果导向的道路,从而忽略行动过程的意义。其实发朋友圈也是一样的,我们往往会过分注重结果而有意识地忽视努力的过程。
而事实却是千万不可以忽视创作过程的分享,翔实地记录创作过程的点点滴滴,积累保存好素材。
不仅要将最终的结果完美地展现出来,还应该适度地将创作幕后的过程以一定的方式呈现给你的读者。让读者了解到更多的细节和故事,建立与作品的深度联结。
天天发朋友圈晒学习晒成长的人比比皆是,雷同的内容并不能吸引眼球。而过程却能让你与众不同。你可能与很多人分享同一个结果,可是过程却是千差万别的,过程能让人更立体、更有魅力。
打开你的藏宝箱
专注过程而非结果,解决了朋友圈选材的一大问题,即不尽如人意或尚不明朗的结果依旧可以作为分享的内容。但还是会有很多人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自己只有围观点赞的份儿。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藏宝箱”,就是你已经拥有的而且值得分享的东西,可以划分成三个类别:
001 日常生活中相对稳定的东西,养的花、做的菜、画的画之类。
002 动态的内容,比如最近读的书、遇到的人、天边的流云或晚霞。
003 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内容,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内容,比如微信收藏的文章、工作方法等。
打开你的藏宝箱,大大方方拿出来分享吧。我们并不会因为分享而失去这些,反而因此和别人产生更好的连接。分享“宝贝”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标明原作者。二是记住,分享要放超链接,不要高估读者的勤奋程度。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分享了发朋友圈的两个技巧,一个是专注过程而非结果,让你的朋友圈有血有肉;另一个是打开你的藏宝箱,让你的朋友圈不缺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