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娃上早教,临下课,老师给家长们布置了一道“作业”:根据宝宝今天上课的情况,回家多夸夸他,正面强化他们“对”的行为。
带着这个任务,回家的路上我就跟我家圆球聊天。刚开始,我还搜肠刮肚地寻思着他今天值得夸赞的表现,夸着夸着,画风就逐渐偏移到他数落表现不太好需要改正的地方。最后,忍无可忍的圆球突然抬头说了一句:“烦死啦!怎么老是说道歉道歉!”我才记起这段谈话的初衷原本是想表扬他来着的,当下于是闭了嘴,心想这老师布置的作业看似简单,实则还挺不好完成的呀!
晚上正好在读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新书《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里面有一节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如何夸奖孩子”解读。读完这段后我意识到,夸奖真是一门大学问。它就像是一把家家都有的刀,看似普通,使用的方法不同,结果也可能截然不同。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如何夸奖孩子吧!
01.用刀先要练刀法——花式夸娃的路上,你踩了哪些坑?
生活中,你们是怎么夸孩子的?
书中列举了几种“不恰当夸奖”的情况,看看有哪些“雷点”是你曾经踩过的?
一是就事论事,单纯地夸奖孩子在某件事上做得很棒、做得对,而没有看到孩子在做事过程中的努力。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得了两朵小红花,家长夸奖道:“哇,你的了两朵小红花,你真棒!”——“你真棒”,是对孩子得了两朵小红花这个“结果”的肯定,但孩子是怎么得到两朵小红花的?是否容易拿到?中途有没有受到挫折?他又是怎么克服困难的?整个拿红花的过程被忽略了,也就是孩子的努力被忽略了。这样的夸奖不能帮助孩子四考场时的过程,也不能进一步激发孩子进步和改进的潜力。
二是用“称赞能力”的语言来夸奖孩子,而不是夸奖他们的努力。
还是以小红花为例,孩子自己手工制作了两朵小红花,如果用“称赞能力”的语言来夸奖孩子,就是“你真棒!”“你好聪明呀!”“你很厉害!”,这会给孩子灌输一种意识:我能做出小红花来不是因为我学会了技巧,或者我努力尝试,而是因为我“聪明”,但“聪明”是遗传带来的,而学习技巧或努力尝试是通过后天勤奋弥补的。
三是有“成果”了才夸奖孩子,如果失败了就避而不谈。
如果孩子第一次做出了小红花,得到了家长的夸奖,但第二次挑战难度更高的手工却失败了,没有出“成果”就没有家长的夸奖,会让孩子以为父母要的只是一个结果,只有这个结果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只要能得到这个结果,其他的都不重要。
02.温柔一刀,刀刀致命——不到位的夸奖有什么危害?
以上三种夸奖的“雷点”你经历过吗?
如果不重视“避雷”,又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
一是容易产生“固定心态”,认为遗传比努力更重要。
“你真聪明!”“你好漂亮!”“原来你爸是画家,难怪你画画那么漂亮!”“你家世好,都不用愁工作!”“女孩子嘛,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你是男孩子,在某些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这些话熟悉吗?很多人应该都听过吧?可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地一句话,抹杀了多少人背后的努力?又有多少人用同样的话来夸奖孩子呢?
你以为只是简单的一句称赞,但如果人人都这么说,一旦孩子也认可了“聪明”“漂亮”“家世好”比后天的努力更重要的想法,他们就可能失去继续努力和探索的欲望。
遇到优秀的人,也只会用他比我“更聪明”“更漂亮”“家世更好”来评价,而不会反思:可能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是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为了“维稳”而不敢开启尝试
没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如果家长只在有“成果”的时候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误以为结果最重要。
为了维持这个被“认可”的结果,孩子可能从此不愿意尝试新的挑战,因为挑战意味着可能失败,失败意味着失去认可;也可能为了维持某一个让父母“满意”的结果而“铤而走险”,例如考试作弊。
但这样的结果是否真是家长想要的呢?
三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他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
对于渴望获得认可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有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事,达到父母想要的结果,才能受到父母的表扬,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没达到家长要求都会被批评,慢慢的,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不重要,他人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
这对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种打击,也不利于他独立人格的建立。
03.为他披荆斩棘,不如赠他护身宝刀——如何夸奖才能助他成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不想为他踏平道路,助他走得更远。
然而不到位的夸奖却可能成为一把伤害孩子的刀,削去他的棱角,把他困在你为他建造的房子中,不敢开门前行。
那什么样的夸奖才算到位的称赞?
一是强化孩子的成长心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努力比父母的给予更重要。
要有意识地对孩子的努力进行夸奖,肯定他的用心,鼓励他多多思考。先天的遗传、父母的帮助都可能出现变化,只有自己的努力和学到身上的本领是其他人拿不走的。
二是克服“必须”心态,告诉他没有什么是一定不变的。
让他们了解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种结果,并不存在唯一不变二是克服“必须”心态,告诉他没有什么是一定不变的。
让他们了解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种结果,并不存在唯一不变的答案;想要获得同一个结局也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值得尝试;可以鼓励他们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探索的勇气,帮助他学会享受努力的过程。
三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比获得结果更重要。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他们的个性和天赋的肯定,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努力方向。在面对同样的问题和挑战,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做出利于自己的判断。
如果没有读到这本《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原来夸奖方式也会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一把利刃。作为家长,是让它不知不觉成为操纵孩子行为的工具,还是使它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披荆斩棘、拨开混沌未来的武器,是我们现在急需学习和实践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