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东东的时候,正在读《游戏力》这本书,同时那个阶段经常立足于育儿角度来思考绘本故事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遇上《给爸爸的吻》,于是有了绘本中的游戏力。
到底什么是游戏力?
游戏力——基于游戏的亲子沟通方式——可能是重建亲子间深情联结的桥梁。
对了,它是一种沟通工具。
如何使用它呢,这个真不好回答。
所以情境处理、案例分享通常是推广人只能做的事。《给爸爸的吻》,恰好也是一个亲子需求冲突的情境,且看熊爸爸是如何游戏力搞定的。
第一页
封面,蓝色调,大小两只熊,看起来小熊挺欢的,大熊表情?身上挎个包,还有猴子玩具。一会看吧,好的绘本,画面上通常不会出现无关的事物,伏笔深着呢。
扉页:
给宝宝穿睡衣,嗯嗯,可见这将是个有关睡觉前的故事。我一直觉得,宝宝们最让人不省心的几件事,吃饭,起床,睡觉,你们觉得呢。
熊宝宝正在那里咕咕哝哝的,他可不想这么早就上床睡觉去,他也不愿意去洗澡,也不想给爸爸妈妈晚安吻。
(从图画中看,小熊正在玩手工长颈鹿。他不想这么早就上床睡觉去,他也不愿意去洗澡,也不想给爸爸妈妈晚安吻。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有他自己的节奏,打断他的“工作”会引起他的负面情绪,所以你看,小熊不乐意了,也不愿意配合妈妈的管教。
但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我们又需要给孩子一个规律化的生活,这个就成为一个冲突的焦点。如果你是熊爸熊妈,你会怎么做?
“嘿,发牢骚的小家伙。”爸爸说道,“去给妈妈一个晚安吻好吗?也吻爸爸一个,然后,乖乖洗澡,上床睡觉吧。”
爸爸上场了。为什么是爸爸上场?所以可以推测出来,在故事开始还有一段大人催促小熊的话,对不对,要不然也不会引出小熊不愿意干嘛干嘛这个场景,小调查,生活中你是怎么会催促孩子准备睡觉的呢?再思考一下,催促的那个人是谁?熊爸还是熊妈?为什么?熊爸语气温柔,如果是催促的那个你,孩子不听从的时候,你走过去,还能保持这种态度么?
话说,我们生活中的管教常常有这种场景,喜欢隔着距离命令孩子做这做那,换做办公室你去体验一下,这种感觉是不是特别不好。
多说教不如多示范,远远地吩咐不如走过去安排。注意观察图画,熊爸正是走过去,身体接触,拍拍他,这种动作像是种邀请,不容易遭到拒绝。)
“才不要呢!”熊宝宝说,不过,他还是慢吞吞走过去,给了妈妈一个深深的吻。
图上的妈妈沙发上坐着,旁边盖着一本书。
咦,小熊不是不愿意这么早睡,不愿意洗澡,不愿意给爸爸妈妈晚安吻的吗,这么容易就顺从了?
“那么现在,再给爸爸一个小熊的吻,好不好呀?”爸爸吻。
“才不要呢!”熊宝宝叫道,“我不要吻爸爸!”
(所以说带孩子没那么容易哦,有谁能解读一下小熊为什么不愿意吻爸爸?因为规律化,规律化的生活形成一种秩序,而孩子往往是追求完善秩序的人。每天的晚安吻,吻了就必须睡觉了,这个规律形成了就成为一种仪式。孩子其实是道德很高尚的人,只要他选择了,他就会服从。国外的早期教育无论华德福和蒙氏都有相关的认知,规律化带来的是节奏感和秩序感,可预见性的安全感,这个大家可以查找蒙氏的儿童敏感期概念或华德福感觉成长之路。所以小熊不愿意吻爸爸,不是不爱他,是因为他不想睡觉!
所以作为效能沟通工具的游戏力来说,翻译是第一步。译错了,或许冲突就来了。
假如你是熊爸,你这个时候会是什么反应。
熊爸爸显然是很了解孩子的人,也是很具游戏力智慧的人,对于不愿配合父母的孩子,游戏永远是最好的方式。)
“哦。”爸爸说着,就把熊宝宝高高举起来,“那么,像长颈鹿那样吻爸爸,好不好?”
(从吻不吻到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吻,这个可是一个偷换概念的有限选择呵,有限选择是正常管教的一个工具,感觉上会有控制的嫌疑,对不对,所以,加上游戏的包装,却会是个不错的工具。举得高高的,这是孩子们都喜欢的游戏。)
“长颈鹿宝宝可是会个他爸爸一个长长的,高高的吻哦,像这样……”
“才不要呢!”熊宝宝叫道,“我不要像长颈鹿宝宝那样吻爸爸!”
(瞧,熊爸扮演长颈鹿式的吻,这是游戏的形式,但是实质呢,吻是实质,爱的实质,是没说爱的爱,没有吻的吻,浑然天成。如果不通过游戏的方式,熊爸抱着小熊吻他,你觉得小熊是什么感受?感觉被强迫吧,因为他不想吻爸爸,同样他也不会想爸爸吻他。
长颈鹿?熊爸为什么会想到长颈鹿?翻到第一页,你就能找到它了。角色模仿或者说表演类的游戏,一定要和孩子有联结,必然是孩子了解的,经历的,明白的东西。
熊爸选择长颈鹿式的吻,就是因为熊宝宝的情绪可能还停留在长颈鹿有关的游戏里,选取这个联结点,可以帮助孩子完整刚才被中断的游戏,同时修复节奏被打断的不适感)
“小家伙,”爸爸一边说着,一边把熊宝宝驮在肩上,走上楼去,“那么,像小考拉那样吻爸爸,好不好?”
(看图画,小熊的情绪仍处于失落当中。呵,永远别想扮演一下长颈鹿就可以了,孩子的节奏总是缓慢的。)
“考拉宝宝可是会给他爸爸一个痒痒的,粘粘的吻哦,就像这样……”(瞧,熊爸又偷了一次吻,这相当于又一次坚持说我爱你!《游戏力》的一个原则,永远不要放弃对孩子的联结,坚持联结就是父母一次又一次让孩子知道我爱你,我想和你在一起。)
“才不要呢!”熊宝宝叫道,“我不要像考拉宝宝那样吻爸爸!”
你看,宝宝这就进入了游戏,这口吻不像是对抗,倒像是撒娇。
(考拉熊又是怎么出现在爸爸的计划里的呢?图画中有答案,可见这个父亲的机智。可以想象,平常带孩子上楼时,熊爸可能和孩子停留在这个相框前交流。同样因为有联结,才有可能成为游戏中的一部分)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爸爸一边说着,一边把小熊抱进浴缸,“那么,像小鳄鱼那样吻爸爸,好不好?”“鳄鱼宝宝可是会给他爸爸一个爽爽的,潮潮的吻哦,像这样……”
“才不要呢!”熊宝宝叫道,“我不要像鳄鱼宝宝那样吻爸爸!”
(不知不觉,熊宝宝都开始洗澡了。游戏一旦开始,必然会进入重复循环的阶段,年幼的孩子更是如此,既然说了“才不要”,那他还会继续“不要”,以保持游戏的节奏和规则。看图画,小熊笑了,他接受并进入了熊爸爸的游戏:什么游戏?“我要吻你”和“我不要”的游戏。所以孩子的注意力在游戏中,“不要吻爸爸”是现在最要坚守的原则,洗澡嘛,无所谓了。
“我要吻你”和“我不要”的游戏。也可以说爱的游戏。当孩子的注意力进入游戏中,“不要吻爸爸”是现在最要坚守的原则,洗澡嘛,无所谓了。看图画,小熊笑着说“不要”,为什么,正因为游戏的特性,游戏一旦开始,必然要进入重复循环的阶段,年幼的孩子更是如此,既然说了“才不要”,那他还会继续“不要”,这是游戏的节奏和规则。编写儿童故事也会追寻这个原则,越低幼的图书越会体现这种节奏。这又谈到儿童需要的节奏感了。
好的绘本,图文是相互补充的,文字在讲故事,图画也在讲故事
朋友们仔细找找,鳄鱼的吻这个点子是怎么冒出来的?”
“要不这样也行。”爸爸一边说,一边帮熊宝宝擦干净,“就像小蝙蝠那样吻爸爸,好不好?蝙蝠宝宝可是会给他爸爸一个特别的,倒挂式的吻哦,像这样……”
有没有发现,每一次变换角色,都是熊爸一次环节服务。装长颈鹿,把它抱起;装考拉,带它上楼;装鳄鱼,给它洗澡;装蝙蝠,是给它干嘛呢,擦干身体,看浴环上的毛巾!(蝙蝠的吻,图画上没有线索,呵呵,我也找不着了,或许是生活中父子经常玩高举倒立的游戏。我就和儿子就时不时地玩玩,孩子们总是乐呵呵的)
“才不要呢!”熊宝宝叫道,“我不要像蝙蝠宝宝那样吻爸爸!”
“你可真是个不听话的小家伙呢!”爸爸笑着说,递给熊宝宝牙刷,“那么,像小老虎那样吻爸爸,好不好?老虎宝宝可是会给他爸爸一个最炫,最热烈的吻哦,就像这样……”
注意爸爸“递”的动作,没有强迫,却引导行为,有时候做比说更有力量。
(老虎的吻,这个点子可以发现怎么来的了吧,对的。花纹浴巾。)
“才不要呢!”熊宝宝叫道,“我不要像老虎宝宝那样吻爸爸!”
(每一个样式的吻,都表达了熊爸爸对孩子坚持联结的意愿,相当于不停地对孩子说“我爱你”,并且不断地进行肢体上的接触。肢体接触也是一种爱的联结,它比语言更有说服力,也更具安全感。)
“不过也没关系,”爸爸有点无奈,一边帮熊宝宝穿上小睡衣,一边说,“那么,像小猴子那样吻爸爸,好不好?”
(这个无奈可不是真的无奈哦,洗澡刷牙睡觉,熊爸的目的基本达成,游戏就得想办法收口,爸爸开始装弱,表现无奈。“才不要”,让孩子获得力量感,当孩子自信充足了,他就会反哺,照顾相对弱一点的存在。引申开来,孩子的成长空间真是父母让出来的,你做的越多,孩子其实感觉越无力,一个人如果感觉不被人需要,他会很孤独很自卑,所以说,没事请孩子帮帮忙,更能让孩子获得自信。装傻装弱装无辜,那是游戏力父母必学的基本功,呵呵)
“猴宝宝可是会给他爸爸一个活泼的,调皮的吻哦,像这样……”
“才不要呢!”熊宝宝叫道,“我不要像猴宝宝那样吻爸爸!”
“爸爸好伤心哦!”爸爸撅撅嘴说,给熊宝宝盖上小毛毯,遮住他的小下巴,“那么,像小老鼠那样吻一下爸爸,好不好?”“老鼠宝宝可是会给他爸爸一个温柔的,轻轻的吻哦,就像这样……”
“爸爸好伤心哦!”爸爸撅撅嘴,继续装可怜,这场索爱游戏,就像追逐跑跳,你不认输的时候,没完。你认输不追了,他反倒凑你面前:“来追我呀,来打我呀”,有这样的场景吧。
“才不要呢!”熊宝宝叫道,“我不要像老鼠宝宝那样吻爸爸!”
熊爸爸失望地摇了摇头说:“真的是一个吻都没有给爸爸哎,对吗?”说完,叹了口气,准备走开。
(一个落寞的背影,再叹一口气,杀伤力十足,,足以唤起人的恻隐之心)
“爸爸!”熊宝宝喊道。“怎么啦?”爸爸关切地回过头来。
“我要为你做一件事!”“哦?什么事呀?小宝贝?”爸爸好奇地问。
“我要亲亲爸爸——还要给爸爸一个大大的,大大的拥抱!”
(如果你是熊爸,一定要表现出惊喜的享受的感动的样子。以此做为爱的回应)
看起来很逆转,其实是意料之中,孩子就有这么伟大的情怀,所以说不要说孩子不爱你,而是你没有给孩子表达爱你的机会,常说父母育儿虚弱柔,不虚就自满,没法当下去感受成长中的孩子,不弱就强势,孩子的进步往往是父母让出来的,你退他才进,你弱他才强,不柔刚易折,润物细无声,方法总比结果重要得多。
怎么样,很好看的一个绘本故事吧。从游戏力运用这个角度去读,是不是感受又不一样呢。
《游戏力》中提到,游戏对孩子的三个积极意义:首先,游戏是孩子尝试成人角色和技巧的途径。游戏是孩子探索世界,发现能力,获取自信的过程。其次,游戏是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第三个意义,游戏是孩子重要的治疗手段,他们常常通过游戏的方式从情感创伤中得到康复!
正因为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游戏力,是最值得父母们去选择的沟通工具。当一切顺利的时候,陪孩子玩吧,当孩子有困扰的时候,引导他玩吧,当你有困扰的时候,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吧。在游戏中倾听,在游戏中发现,游戏让孩子打开心扉,游戏让父母轻松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