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学习《用生活常识就能看懂财务报表》关于损益表的内容。
四、收入、成本和费用,哪个更重要。
从损益表可知,收入-成本-费用=净利。那么开源和节流哪个更重要?这是一个鱼和熊掌的问题。可以确定的是,如果选择提高收入,那么就像搭往上的电梯,如果基础打的好,可以直达100层以上;而如果选择缩减支出,那就向搭电梯往下,从B1-B10,总有极限。过度的成本管控,终究会伤害公司的对外形象,也会让自己的员工感到寒心。那这就不难得出正确的选择:花更多的钱,提出更赚钱的方案。但是,前提是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要提出更赚钱的方案,无效的花钱只会雪上加霜。
从个人发展也是如此,日常开销再节省也省不了多少钱,而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才是更经济的选择。但是,前提是个人能力得到提升,都说2017年是知识付费的元年,我也为此支付了不少智商税,谈到真正能力的提升,只能说太少了。那些付费课程,下单的时候信誓旦旦,但是坚持听完的不多,听完后理解吸收的不多,真正内化为自己能力的更少,或者几乎没有。所以,作为个人,作为自己的CEO,如何让自己的付出有收获,如何有激励机制,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内容。我想:只有对每次付费支出都有记录,认真参与,有输出,有践行,那才算是一笔划算的交易。(有点扯远了)
五、损益表显示盈利,为什么公司却倒闭了。
损益表是告诉你一家公司赚钱还是赔钱的报表,但它只是预估的观念,净利不等于现金。
损益表中每个月的销货收入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数值?答案是不确定。大部分上市公司都不是现金交易,即使这个月有1000万营收,也可能因为质量问题,没多久就被客户要求退货,这就更改了损益表中的销货收入金额。在实物上,多数公司采用应计基础,而不是现金基础。应计基础:产品交付后,不管有没有收到货款,这笔交易就记录下来。现金基础:只在收到现金交付后,这笔交易才被列入销货收入。因此,损益表上的销货收入,不是100%确定的,而是预估的概念。
因此, 损益表最后一栏净利,只代表在账面上,这段时间公司获利或损失了多少钱的概念,不是现金。如果损益表显示公司很赚钱,也不代表公司手上就有很多钱。何况,损益表还能作假。书中举了一个通过修改折旧年限做假账的案例,完全可以误导向我这样的无知群众。
六、损益表学习小结
看损益表的核心内容是要判断公司是否有长期稳定的获利能力。要看该公司连续5年以上的财报,分析其营收的组成类别,是不是主营业务收入,是不是长期稳定收入。损益表是预估的概念,净利多并不代表有很多现金,要结合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现金流量表等其他数据一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