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搞编程,一直有个不太好的习惯:每当遇到一个大牛的账号,都会一发不可收拾地进去一探究竟,并以人强我弱的慨叹告终。
在GitHub的时间线上时不时看到有趣的repo,这倒还好;但有时候看到非常硬核的用户,比如点开一水灰色C标repo的大佬、或者一派金灿灿的JS标的大佬、或者综合硬核类选手——Haskell、Go、VHDL、C、WASM等等,这时候便会止不住地摸鱼,总想看看自己没见过的世界。尤以C程序为甚,看到最后,归根到底两个字:数学。
编程是当今天赋差距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工程领域了。本科时候上上课考考试,虽说和班级前列的同学有差距,但总觉得不过是分数高低,知识大致掌握得差不离,并没有档次上的差距。但自从开始编程,发现有些代码就算我从现在开始重新上四年计算机本科,也根本写不出来。这种无力感让人灰心丧气。
最近三次让我有这种强烈感受的,一个是清华姚班+CSAIL的学生,一个是jedisct1,一个是Fabrice Bellard。而他们又分别在相同、相异的层面上给予我自卑感。像Sindre Sorhus,虽然项目量大质优,但熟知的领域中、能看懂的项目至少感觉不像天书;而上述的例子,要么在时间线上予以打击——别人高中写的程序我大学毕业才能写出;要么在云淡风轻上予以打击——别人业余写的程序我专门学也写不出;要么降维打击——一个独立的程序员究竟能够在多少领域中走到人类知识的边界……而这些望尘莫及的牛人,各自的差距或许比我和他们的差距还大,这更让人感到绝望。
编程是把双刃剑。既让我极大地拓宽了视野,又让我对杨朱泣歧感同身受。错失了人生中宝贵的时光,尽管当时总觉得沿着既定道路走下去,不说边界,至少也能窥见知识的前沿。下决心写代码,才发现身后的世界有多大。奋起直追,才明白过去错失良多。
最后想起了高中时候去搞OI的好友。当时懵懂,觉得主流的教育才是正道。但到了现在,打开了视野,才发现有那么多神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管在美国很多殊途同归,但闪亮的羽翼还是令人艳羡。又想起了另一次GitHub上看到的一个妹子PhD candidate。终有一步错步步错的无奈之感。既没能标新立异、参与到人类探索科学的历程当中;又没能跟紧潮流、做时代的弄潮儿。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人未老,心态却变老了……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眼高手低”的表现。但我自觉手不低,眼高不假但也不是我自找的,都是推荐算法推到眼跟前儿的,看吧,自卑;不看,眼馋。自觉要求不高,只要能明白大部分东西运行的原理、有限时间内能够复现便绝对地心满意足了。可时间根本不允许我去学明白这么多东西啊……
就好比人类的所有知识是一锅粥。自己吃到嘴边的只有一小口。明知道锅里的尝起来大抵差不多,但还是眼馋,总想吃个底儿掉才满足。唉……贪心不足。
现在多挣一小时 12 刀 以后就少挣一小时 50 刀
如何找到一个喜欢+有收益+内容深刻的领域进行钻研。目前做的事情尚不能同时满足这三点。另外,仍旧坚持不想做自己弄不明白,不能理解的事情,比如 HMM 或者 DNN。或者更难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