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陪伴,充分信任与尊重孩子。
教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最美的享受就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作为老师,如果我们往往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那孩子的心扉自然不会向你敞开。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陪伴与信任,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
小学的孩子年龄小,又活泼爱动,往往坐不住,还总爱向老师不停打小报告,老师似乎每日里更多的时间,都是用于解决“鸡毛蒜皮”的班级事务里。有时,我们也难免因生活事情而心生烦躁;有时,孩子之间产生不愉快,真的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还有时,我们也难免忙碌于学校事务性的工作。不知什么时候,我失去了原本应有的耐心与细心,倾听学生内心声音时少了一份认真,解决问题时多了一份武断,貌似追求了短、平、快解决问题的方式。
通过《正面管教》的学习以及实际工作经验,我发现和善与坚定的态度,才是积极的、正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孩子(包括我们的学生),我们需要一种和善的态度,和善的态度是温暖的,它能让孩子他们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尊重与被信任。坚定又让他们感受到规则不可触碰,要学会敬畏规则。
生活、学习中,对于孩子的表现,我们要适时给予积极的反应,当孩子有一个积极的表现的时候,我们要给予鼓励和肯定,甚至大力的认可,当孩子做事情遇到困难、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引导孩子一起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每每我们想“发作”的时候,不妨先听听孩子说什么。在认认真真地、平心静气地倾听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发现比“责备”更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给孩子表达的权利和空间。
对于班级里那些脾气暴躁、爱“顶牛”的学生更不能“硬”碰“硬”,要先用和善的态度让他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对他的理解,待将他融化掉所有的顾虑、愤怒等情绪后,再让他自已去审视,在规则面前自己错误在了哪里?按照规则,自己应该做?相信,这会渐渐内化为学生不断反思、适时调整的自觉行为。
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相信我们也能从中收获幸福,收获启发,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