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要么去旅行,要么去读书。与我而言,疫情的充斥,资金的不足,时间的缺失等等,都成为不能出去旅行的原因,那么就加强阅读吧。《玫瑰之名》的作者,意大利作家安伯托·艾柯说:“不读书的人只过了一生,读书的人过着5000种生活。”前半句未必准确,后半句却是真理。热爱读书,其实也是热爱生活。这也是我的心之所向。
参与这个读书会活动,也是很机缘巧合的一个事情。3月5日晚,一个华科的师兄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表了一个说说,配图是“21人21天读经典”。看到这个,自己内心渴望读书的热情一下子被激起了,于是在师兄此条状态下留言——“可以申请加入吗?”,不一会师兄回复——“可以呀”。于是,我就这么幸运的加入了这个读书组织。
为什么是21天读一本经典呢?听师兄介绍,21,是个神奇的数字,是某些动物孵化的周期,是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周期,也是自律习惯养成的周期。之前也有听过此类话语,都被我当做耳边风一听即过,偶尔听进去坚持几天也就不了了之了。但希望这次21天的读书会自己坚持下来,因为这次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和一群优秀人儿同学习,同交流,同提升的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通过了解,师兄组织的此次读书会参与人员的职业、年龄等都非常的广泛,有在读博士、硕士和本科生、高校教师、行政领导和我这个步入工作岗位不久的人员,年龄跨越幅度也比较大,大概有20多岁。虽然我们职业不同,年龄不同,但相同的志趣让我们相遇。我很开心也很荣幸自己能有这么好的际遇,在接下来的21天,按照读书会活动的要求,根据自己制定的具体计划执行,保质保量的完成此次读书活动。
我们第一期“21天21人读书会”活动的主题是高等教育,阅读的经典是《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哲学》是布鲁贝克(美)的经典著作,也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反思高等教育的哲学著作(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当时的时代背景、高等教育大众化走向普及化反思高等教育)。第一次读该经典是在硕士期间,当时读的时候,真的很晦涩难懂。第二次读是准备考博的时候,当时读就容易理解了,但对于有些问题还是存在一些理解困难。这次读书会是第三次阅读,希望这次阅读解决之前不理解的部分,同时加深对高等教育的真正理解。
虽然此次读书会的阅读主题和我的工作内容相去甚远,但是我觉得读书不仅仅了解内容,更在于了解作者思考逻辑、表达手法等。这种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其实,读书不一定必须要有目的性,随心所读、随感而读也挺好。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