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一篇考研攻略,贴了两张手写稿,得到不少简友的称赞说字还挺好看。我想能关注到字迹的朋友,一定有一手好字或者像我一样,也有一颗想把字写好的心。
突然想可以梳理一下半路出家的写字历程,跟对自己的字有点要求的各位共同探讨。
记得小学时文章经常被夸不错,但字超级难看,站讲台上读自己的作文,语文老师毫不客气地说你的作文听着比看着,漂亮一百倍。
忘了当时自己的心情究竟是喜是忧。
小学毕业的时候,收到了语文老师送的字帖。
大学毕业的时候,收到了不少同学的邀请,让我写几句他们喜欢的句子当字帖。(上图就是一张)
这成长虽缓慢,但聊以慰藉的是终归算是有点效果。
1 最近的字
先来几张帮朋友写的字。
被一小部分朋友、师长吹捧了几次以后,人就有点飘飘然。于是就敢把自己的字P到照片上,贴到朋友圈。
看完《三体》的日子里,满脑子都是黑暗森林法则。于是有了这个街拍这行字。
再来几页读书笔记,这个比较随意,厚厚的一本读书笔记,只能挑这么点。不喜尽情喷,有建设性意见更好。我会及时改正并付在文后。
某学科的思维导图。
某学科笔记。
2 我的字体变迁
在提笔忘字的网络时代,能静下来写写字,跟静下来写文章一样,简直算得上一种修行。
佛家讲戒定慧,戒是他律,定是自律,不妨说写字也是一门入定功夫。
这次翻了翻自己过去的手稿,笔记,日记等等,不禁感叹逝者如斯。笔迹也是一种需要岁月沉淀的东西。
这是初中的读书摘抄,记得那时候特别喜欢朱自清,是还没有学过《荷塘月色》的年纪。
初中的时候认真写起来,有点像个学字的小姑娘,字迹用力过猛。
后来到了高中,突然有些开悟。深受一个写字巨好的死党影响,相互抄抄作业,抄抄试卷,我便有了些见贤思齐的念头。潜移默化间开始模仿死党的字,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我们没必要因为怕学得太像一个人而不敢去模仿。除非你是模仿界的天才,否则无论如何模仿,都会带上自己的影子,形成自己的风格。
到此算是得了一些法门,平时多看多练多感悟,到了大学的字稍微有些规整了。
写字刚刚摆脱了不能看的地步,这个时候的自信心有点爆棚。记得有次组织全校的模拟招聘大赛,老师要要写奖状,问我你们社团谁写字好看?我淡淡地说,我。老师愣了一秒开怀大笑。
现在看来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随着后来对书法主要是对硬笔书法的深入了解,越来越不敢说自己的字如何如何,比较诚实而中恳地说,勉强能看是可以的吧。
3一点练字心得
记得高中的时候,网络也不发达。仿佛全世界的书店都在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庞中华,多少同学练得甘之如饴。我潜意识里觉得这字规整得有些乖张戾气。
一次我去拜访陕西省书法协会的一名老师,请教了下写字的事,他形容庞为中国硬笔书法界的一个毒瘤。这个论断吓得我赶紧割断了买庞帖的念头。
这样的心态下后来接触到了田英章,大呼此字过瘾,便着手练了一些。
大二的时候闲来无事逛二手市场,在一个阿姨卖的旧书里淘到了这些宝贝。
在我旷日持久的软磨硬泡下,阿姨终于同意低价卖给我。
自此开始了我对硬笔书法的崭新认识。
不得不承认,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书法艺术的推进。看看这些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手稿,颇令我等汗颜。
我随便举几颗栗子。
好吧,事不过三。
这几本当中,我得着重给大家感受一下1988年的一本日历。
封面已经破烂不堪被我撕掉了。这是扉页。
楷书是这样的:
行书是这样的:
隶体是这样的:
草书是这样的:
看到这样的硬笔字体,我真的无fu ck说。
栗子举完了,心得有两点:
一是书法初窥门径直至登堂入室,无非临、摹二字。
但临和摹是有别的,临是照着字帖写,摹用覆在字帖上写。
(还有一种所谓硬笔速成法,顺着一个凹进去的字帖模板写,试了试没什么感觉。)
临摹各有利弊:
临以掌握笔画为主;摹以巩固结构为主。
想必练过字的童鞋都知道这二者的区别,之前我的字帖也有所体现,在摹的字边上还有临的痕迹。
临、摹缺一不可。但我认为更重要的事情是会“读帖”,提高书法审美格局。
有人说:眼界高,手不一定能那样高,但慢慢得也就能跟上;眼界不高,手就一定不会高于眼界。
我认为在艺术领域非常正确。一个吃货不一定能是名厨,但一个名厨一定会是一个吃货,与此同理。
这一指导思想让我每次练字不能像以前一样急着下笔,而是先观察你喜欢的字为什么好?
笔画优雅有力?
结构疏密停匀?
章法气韵精妙?
然后再下笔或临或摹,对比自己的字,找出别人为什么有这种“我们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的气概。
二是,刚开始练字可以用字帖,如果让我推荐,我还是只能推荐田英章。因为硬笔入门毕竟与毛笔不同,硬是拿着一本灵飞经临摹,很可能不得要领。
但,掌握了基本的楷书、行书笔画后,绝对不能再恋战。建议一定找来毛笔字仔细研读、揣摩。一方面提高书法审美,也就是读帖的能力,一方面认识硬笔当中也有运锋的概念,让你的硬笔向书法的方向去,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沟通符号。
因为我也只是个练字者,望着各位硬笔书法大神的后背匆匆赶路。有不到的地方请多斧正。
剩下的,交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