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瓯南
第五章 计划中的矛盾
李斯的官位得到恢复后,他便开始游说秦王进行统一六国的战争。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唯恐天下不乱的乱臣贼子吗?
李斯向秦王建议,我们应该发扬我们欺软怕硬的传统美德,先拿小的开刀,这样才能显示出我们实力的强大,其他的国家自然就会害怕我们。
看来李斯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呀,他似乎很了解秦国的野心,那就是统一天下。
嬴政听后,觉得此计甚好,不仅可以威慑到其他的六个国家,更重要的一点是,还可以从中不费力气的赚来几亩地,他痛快地答应了。
不过他的这个计划遭到了一个人的阻拦,这个人是韩非。
又一个计划
韩非一听说秦王要去攻打韩国,心里急得都上火了那时怕也不能喝上王老吉(哦不对,现在应该是加多宝)呀,不管怎么说,自己都是韩国的公子,韩王还是自己的爹呀,他不能看着嬴政把自己的爹给杀了呀,于是乎,他决定想一个对策挽救这个结局。
很快他就想到了。
他没同任何人商量,仅带着他头脑中的博学多识的才华去找了嬴政。
结果如何,他不会预料到,但他会尽他最大的努力的。
因为,他别无选择。
这一天,风和日丽。韩非带着在心里准备了很长时间的能说服嬴政的话到了王宫。
见了嬴政,韩非说,大……大王(口吃)。
嬴政抬头看看他,问道,你有什么事?
韩非战战兢兢地说,我认……认为,李斯所言攻打韩国的计划不妥呀!
有何不妥之处?嬴政正用一种冷峻的目光看着他。
韩非没敢与嬴政对视,但他却把他准备了许久的话说了出来,大王,你实在……不该先攻打韩国呀,韩国很弱小,对秦没什么威胁,而且韩国一向对秦为首是从,如果你去攻打韩国,必定会使兵力消减,到时候又有什么实力去和其他几国抗争呢!大王,你还是考虑考虑吧。
韩非呈给了嬴政一本奏折,里面除了有韩非对先攻韩国的质疑外,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战略,韩非向嬴政建议说,应该先攻打实力较强的赵国,然后用钱贿赂其他国家,这样他们就无法联盟,等秦国把这五个国家收拾了,就可以直接把韩国收服。
应该说,韩非的想法是好的,但想法的实施却比产生一个想法困难得多,利益的关系永远都凌驾于个人关系之上,韩非恐怕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嬴政拿着韩非的奏折召见了其他大臣,问这个新方法是否可行。
嬴政刚把话说完就有人出来反对。
这个人是韩非的同门师兄弟,李斯。
当嬴政说完韩非的想法后,李斯便大声说道,大王,万不可这样做呀!
嬴政问李斯为何,李斯只说了一句话,因为韩非是韩国人。
嬴政顿时醒悟过来,韩非之所以要阻挡自己,不过是想为韩国争取一点时间罢了,韩非,你心里的那点小九九还能瞒得过我。嬴政遂废弃了韩非的建议。
韩非失败了。
但这并不是韩非的终点,在不久的将来,他还会犯些小错误,人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只要不是大错,犯了后该了就行了,但对韩非而言,他已经没有了改正的机会,他犯了错误,虽然这些只是小的错误,却要了韩非的命。
再介绍一个人
这个人虽然现在还不是很重要,但憋到现在,也该让他出场了。
他叫尉缭。
在李斯来到秦国十年后的前237年,一个在魏国失意的年轻人来到了秦国,他就是尉缭。
看到那么多的人都到秦国想一展身手的情况,我不禁会去想,莫非这些人是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想法去的秦国的,而秦国就像是个垃圾回收站一样通通来者不拒,没能让这些人又抱以处处不留爷,爷去找八路的念头愤然离去。
不过,秦国这个垃圾回收站看来技术还是挺高的,别国扔进来的垃圾到他这儿并没有打包存放起来,而是进行处理再利用,让这些垃圾重新找回自信,誓死为秦国效力。
从这一方面看,秦国还是个地地道道的环保主义者。
而六国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些在他们眼中的垃圾最终让他们走向了灭亡。
想要拥有人才,首先的有发现人才的眼光,看来六国的道行还浅的很哪!真想再让他们闭关多修炼几年,只可惜,秦国不给他们机会了。
尉缭和那些抱着此处不留爷的人的想法不同的是,他是抱着此处就留爷的心态来到秦国的,因为他相信,以他的聪明才智、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之才能,恐怕见了嬴政想走嬴政都不让他走,尉缭此举似乎是过于自信了,然而从后来的事实看,他的自信是有资本的。
尉缭见到嬴政后,开口就说,以秦国的强大,各诸侯国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但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的话,那秦国就要面临大灾难了。因此,我希望大王别把钱看得太重,钱乃身外之物,统一天下才是你应抱定的理想。我请求你给我三十万块钱(三十万金),我将会带着这些钱游走各国,然后把钱送给那些王宫大臣,这样一来,就足以打乱他们的计划,而你不过是只花了三十万块钱,得到的却是天下,这样的投资还是值得的。
尉缭的胃口还真大,一开口就像嬴政要三十万,想当初吕不韦替子楚收买人心才花了不过五百块,纵然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三十万也不是个小数,搁现在即使是买不起一套房,交个首付还是没问题的(二三线城市)。
嬴政会采用他的策略吗?万一这个人是个骗子,钱拿到手后一溜烟跑了,那自己的钱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不过,尉缭还是有诚信的,嬴政不仅接受了他的建议,对他也是关爱尤佳,与他见面时总是衣着与尉缭相随,因为,尉缭是个人才。
但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可不高,对于嬴政的相貌,他是这样描述的:蜂准(高鼻梁)、长目(大眼睛)、挚鸟膺(老鹰的胸脯)、豹声(豹狼的声音)。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大概推测出嬴政的长相,大眼双眼皮,鼻梁高挑儿,肌肉发达,声音憨厚的壮汉,说不定我们的秦始皇还是位帅哥呢!
不过尉缭这样说嬴政可不是夸他,他认为自己是看透了嬴政心理的人。他又这样说秦王,嬴政这个人,没有一点道德,而且野心很大,用别人时对人谦下,不过将来如果他得到了天下,那天下人都会成为他的奴隶,我应该放聪明点,此人不能与之长久相处呀!
其实尉缭的这种心理还是很好理解的,比如一个人要找你借钱,借时他会说很多好话,都把你当爷了,于是你的心一软,就把钱借给了他,你可别想着这小子一直都会跟你装孙子,钱到手后,他就会由孙子直接升级为老爷,连升四级,这回轮到你撵着他要了,不过这孙子还真是孙子,就是不给,你能咋办!
尉缭的这个想法实在是太符合现在的实际了,但他的思想未免太超前,其实嬴政并没有在他面前装孙子,最多装装儿子罢了,他却不懂嬴政的苦心。
不老实的尉缭想逃出秦国,不料被嬴政发现,嬴政便像抓一个贼似的又把尉缭给抓了回来,可能是因为没给他官做吧,尉缭回来后,嬴政这样想。
嬴政于是决定给他个官做做,就这样,尉缭又不明不白地做了官,并且这个官还不小,是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的三军总司令呀!
当你是一个平民的时候,你可能会骂那些当官的真他妈的不要脸,不光不给人办事,关键是还不干人事,老百姓恨他们恨到了骨髓里。
不过一旦一个平民做了官,他就不会想起那些义愤填膺的日子了,曾经可能是恨官恨到骨头里的热血青年,立马就会变成爱官爱到心眼里的有志之士。
这是人类世界的法则。
钱的重要性
写完这个标题我就有些不想往下写了,俗话说“提钱伤感情”,不过越是伤感情的东西就越现实,现实一点未必不是好事。
现在我们要钱有什么用呢,无非就是希望自己和家人吃的好,用的好,穿的好,住的好。然后就再去消遣娱乐娱乐,你的钱花光了,乐找完了,人家也赚翻了,最后落一个你高兴,我高兴,大家高兴来着,皆大欢喜。
不过钱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我相信这也是钱主要的作用,那就是——贿赂。
既然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俗语,那自然会有“见钱眼开”之类的人。
鬼不好找,人多的是。
中国的贪官一向很多,往往是一个贪官倒下了,千万个贪官站起来了,贪辈先烈们的伟大事迹激励着他们,继承先烈精神,发扬光大,他们的口号是:只要不被抓,贪着就能花。
多么有组织,有纪律的一支队伍呀。
在中国,这支队伍是有根源的。
最起码也得两千多年了。
在嬴政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这支队伍帮了他很大的忙。
在与群臣讨论灭六国的方案时,贿赂这一特别的招式曾被提出过数次,像韩非、尉缭都曾向嬴政郑重申请过,当然,嬴政也批准了。事实证明,这一招还是挺有效的,屡试不爽。
我们可以看一些例子:
吕不韦助子楚时,用的是钱。
秦多次解散六国连纵时,用的是钱。
迫害各国名将时,用的也是钱。
……
这一招嬴政在今后的战争中还会经常用到,我们到时再谈。
下面要说的一件事可能更吊你的胃口,因为这里是要死人的,而且是谋杀,谋杀者的计策也很高明,并没有自己拿个刀去砍死别人,而是逼得这个人自杀了,死的这个人是谁呢?看看下面的这个标题你就知道了。
他是韩非
对,他就是韩非。
韩非死了,他是自杀的。
然而,却是被人害死的。
害他的人是他的同门师兄弟和他来秦国时的难兄难弟,李斯和姚贾。
这仨曾经刚见面时抱头痛哭的难兄难弟为何会反目成仇?答案是,为了利益,为了各自的利益。
历史教科书上说是李斯谗言害了韩非子,这是正确的,但是具体步骤可不是李斯一个人策划的,这里面包括有姚贾,甚至还有秦王嬴政。
李斯直接向嬴政上书说,一定要处死韩非,嬴政被他的这一举动吓着了,好端端的为何非要处死韩非呢,李斯是有理由的。
在那个年代,想让一个人活着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想让一个人死却相当容易。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李斯之辞是这样的:
他给嬴政罗列了几条韩非对秦国的不利之处,一、韩非之所以要保全韩国,是因为他是韩国人。二、如果韩非逃到韩国或其他五国,为其所用,将会对秦以巨大威胁。
嬴政并不是不想重要韩非,他很惜才,不然也不会把韩非叫到秦国,但现在李斯的这些建议让嬴政犹豫了。
随着第二个人的出现,嬴政犹豫的心理完全排除了。并不是他回绝了李斯的建议,而是更坚定了。
这个人是姚贾。
姚贾为何要这样对韩非呢?这还得从韩非犯的一些小错误说起。
韩非想除掉姚贾,这是他来到秦国后的第一个想法。
原因很简单,因为姚贾曾经用钱破坏过四国连纵。
姚贾的这一行为直接导致各国忠臣不同程度地被诛杀,韩非对之恨之又恨,于是在看到嬴政封赏姚贾后,韩非便上书嬴政,要求治姚贾的罪。但治罪需要理由呀,韩非左思右想,终于为姚贾想出了三条罪状。
韩非似乎没有任何政治斗争经验(可以理解),他想出的姚贾的三条罪状读起来实在令人可笑,更多的是无语。第一条,说姚贾私贪了很多钱财;第二条,说姚贾利用其职位与各国诸侯勾结;第三条,(这一条让姚贾有点自卑),说姚贾出身卑微(他爹是看门大爷)。
韩非的理由是这样的,姚贾在贿赂各国期间,利用职位之便不但贪污公款,还勾结诸侯。再一个就是,韩非竟然揭姚贾的老底,说他的出身不好,在魏国犯过罪,后来又跑到了赵国,再后来被赵国赶了出去。
我想,当嬴政读完这篇控诉姚贾犯罪的折子后,对韩非一定是很无语,不过既然韩非提了出来,也得把姚贾叫过来问问呀,但嬴政对这些是心知肚明的,这都是他指使姚贾干的,他怎么会不知道。
程序还是要走的。
嬴政、姚贾、韩非站在公堂上,当堂对峙。
嬴政问,姚贾,你是不是贪污公款了?
姚贾,没有。
嬴政,那你是不是勾结了各诸侯?
姚贾更义正言辞地说,我勾结他们,还不是为了破坏他们的合纵!
嬴政又问,那你是不是出身卑微,而且还犯过罪?
姚贾回答,是的,对于我的家世我不想隐瞒什么,我虽人穷,但我志不短,穷人难道就没有追求理想的权力吗,走到今天,我靠的是我的本事。
嬴政不再问了,在这场对话未开始前,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姚贾被无罪释放了。
韩非此举非但没有达到目的,还引火上身,此刻,姚贾正思考着如何才能让韩非为此付出代价,韩非,我与你远日无怨近日无仇的,你竟想至我于死地,那就别怪我无情了。
血债要用血来偿(虽然我还没死)!
由他一手策划的闹剧也将由他来收场。
终点
嬴政把韩非抓了起来,关进了大牢,但,并没有杀他。
或许他觉得自己不应该下这么狠的手,他对韩非还是很客气的。
韩非既然已经进了大牢,生死可不是由他说了算的。
这是两个人期盼已久的结果,这更是一次机会,一次谋害韩非的机会。
这一天,很快就到了。
公元前233年,在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的大牢里,韩非喝下了那杯毒酒后,应声倒地。
他的生命结束了。
而这杯酒,是李斯给他的。
一个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人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他没能拯救自己的国家,但他努力了,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拯救,却还是失败了,这不能怪他,要怪,就只能怪他的国家太弱小了,而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拯救一个国家的。
正如司马迁对韩非子的评价,“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生也,死也,一切都这样过去了,留下的是千年感叹。
而对于李斯而言,他是除掉了他的对手,哪怕这个对手是和自己同一个老师的同学,只要是阻碍他前进的人,都得死。
但李斯真的是最后的赢家吗?历史将会给出公正的结论!
纵然这个结论是在几十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