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从小就想当一个作家,写东西的那种作家。
小时候,得益于一对夫妻一个娃的制度,基本看不到鲜活的小朋友,本身基数就小,还都分散在各种班里了。
那我咋办?看书。
看书其实也不是穷苦人民的娱乐方式,那时候没有所谓的电子书,文化还并不显得廉价,这书是要攒钱然后走挺远去书店买的,挺愁人的,因为要过马路,小孩是不会过马路的。
我立志要当一个作家,就是从那时,那样我就不用过马路了。
马路过了这么多年,书店都没了,我也没当上作家,不过我会过马路了。
2
“某某作家在逸夫楼709签售,快快快!”“真的假的?等我一下,我马上去,拍个照片,发朋友圈。”
无聊。
是吧,有什么意思?
你又不是读者,你都可能没听过这个作家,甚至你都不知道他是个作家,你隐约记得,楼下卖手抓饼的好像是这个名,你就感觉到亲切了。
无聊。
我就不这样,我记得,楼下卖手抓饼的和他名字不一样,是吧。楼下手抓饼在业界,一定比这个作家牛,起码人家打着“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招牌!
现在的人怎么看作家?发朋友圈的资本罢了。现在的人怎么看原创?他们不看原创……
那我也要当作家,我怎么就不能当作家?我都记得楼下手抓饼!
3
作家写的真好。
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是山楂树之恋。
“诶,你是不读错了,这段我怎么有印象?”
“我也有印象,好像鲁迅先生写过,啧啧,这个作家真厉害,思想已经接近鲁迅先生了。”
我默默点击发送,看着邮件发送成功的自动回复“尊敬的读者,您好。……”尽管我已经看了很多遍了,这家杂志真是越做越烂了,我发出的指正抄袭的邮件从来没有收到回复,来自于人的回复。
4
“听说了么,谁谁谁获文学奖了,写的好像叫《莫言不姓莫》”“我怎么听说,他写的是《莫言弟弟叫吴(无)语》”
我吃掉最后一口手抓饼,踱步到垃圾桶前,因为吃完饭不要剧烈运动。
我仔细分辨了一下因为各种口香糖,污渍而盖住,还撕掉了一大半的垃圾箱标识,艰难的找到循环标志,心安理得的将垃圾分开装进垃圾桶。
饱了。
这样的话,我也写一篇好了。
题目就叫做,《我怎么不能当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