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比较喜欢孩子,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伴随着祝福而来,被说成是天使。
相反,当一个人渐渐老去,成了老人,似乎便不再那么受人待见,处境也经常十分尴尬。
跟朋友聊天,谈及老去的光景,以及当下养老现状。基本达成一致的共识是,当到了一定的年纪,行动不便,吃喝拉撒都难以解决,成了下一代甚至下几代的拖累的时候,基本也没什么意思了。朋友说,她要多存养老钱,将来靠自己。
可是,当真的老去的时候,就算真的攒够了养老的钱,当行动不便言语不清,有钱也买不来身边有人啊!
这真的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
当下中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纵使有儿有女,当重病在塌,大部分情况下,儿子经常会是到得最慢的那一个。
而往往到了这种境地的时候,对于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其子女也已经不再是年轻人了。可能儿女也早已是祖父、祖母,也早已成了自己儿女打拼事业的后援团了。
一边是生养自己的老父母,一边是正需要自己搭把手的儿孙。这种撕裂的现状,想必那些尚为人子女的(外)祖父(外)祖母们,都再熟悉不过。
所以,养老到底要怎么养,父母能被照顾的安全感,儿孙要你成为后援的可能,要有一个答案,真的好难。
个人觉得,这样的时候,赡养老人还是要往前靠的。我是比较鄙视,那种一味为儿孙付出而置自己父母于不顾的子女。起码,父母在,你尚为人子女,孝需排在第一。
这对于整个家族,对于孩子,是一种影响力和榜样,是一种善和孝的传承,也是为人子女者最基本的。而这时,在尽孝的你自己,无需对自己没法兼顾帮忙的儿女有任何愧疚感。
至于年轻人,此时自然也要多承受些。想想自己的身世和来历,想想未来自己也会老去的那一天,将心比心并不难。只是,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的付出,可能要承担起更多的家务,可能要花更多精力去照顾孩子,甚至也可能需要花钱雇人,顶替原先父母(公婆)的帮忙的那一份工作,压力自然也会更重些。而这些,难道不也是自己该经历的吗?
父母的伟大,不是天天挂在嘴上歌颂的伟大,而是自带的光环。我从来不主张父母(公婆)将自己视为儿女奴,首先他们是独立的个体,这个世间,只要有他(她)没尽完的责任与义务,他(她)必须要去做。
我们的上一辈,一般都不是独生子女,那个贫瘠的年代的父母们,为了改善自己贫穷的现状,一般都选择生育的方式来实现梦想,更现实的一点还指望着子女养老,子女越多给自己老来生活带来的安全感伸着更足。于是生了一个又一个,养大一个又一个,仅仅是长大成人,无法谈及什么物质条件或者让子女拥有过高的知识和学历。
殊不知,时代变得太快。后来他们的子女大了,有了自己的子女,他们的子女有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通过努力,大多选择离开农村扎根城市。他们,几乎所有的他们,会选择跟着子女走出农村,作为子女打拼事业的后援。
就是这么个逻辑,所以,在那个贫瘠的年代,生了那么多孩子又如何?给自己老来生活更多安全感?几乎不可能的!
那么这个时候,为人子女的自觉,应该意识到自己该履行的以义务。不是子女多吗?伺候在侧,轮流也不失为一个折中的选择,而这样也可以让老师,隔段时间与不同的孩子见个面,以慰思念之情。再不济,实在没时间,子女不是多吗?那么在“花钱”的事情上是不是也可以更大方一些呢?请高端的保姆,自己放心,老人也能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照顾。
以上两点,都做不到?那不好意思,真的猪狗不如。
连自己最基本的义务都尚不懂履行,沦为了儿女奴又如何?不配被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