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
01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是本由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共同参与,古贺史健整理并编写的心理学书籍。
书中通过“青年”和“哲人”浅显易懂的对话,向我们阐述了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一观点。既解答了“青年”对于人生的不满和困惑,也让我对自己生活中的困惑和不解豁然开朗。
如果你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对自己的平凡不甘,对自己的未来困惑,那就看看《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吧。或许,你可以找到想要的答案。
02
我们犯了个很大的错误,其实,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谁的期待而活着。
小时候,爸妈说,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于是我从小拼命学习。考上大学后,爸妈又说,要专心功课,将来找个好工作。
结果刚一工作,爸妈又说,赶紧找个对象结婚,你身边跟你一样年纪的人家都已经结婚了……
好像我的人生一直都是在填空。每到一个阶段,就按照模板选择一个爸妈期望的选项填入。最后满篇通读下来,如同标准答案,合理而通畅,就是没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当然是爱我的。他们尽心竭力的用自己毕生的阅历让我过的如同他们观念里的幸福安稳。
但现实是,因为不喜交际和没完没了的报表数据,工作一直做的马马虎虎。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这样每日重复的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到底是什么。几千个员工里,好像多一个我少一个我没什么差别。
然而,比起那些日复一日千篇一律的数据报表。夜深人静时劈里啪啦码字的声音更让我觉得满足。一字一句书写别人的精彩人生也让我能短暂忘记工作带来的疲累。
到现在,工作之余坚持的码字,让我能一点点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也慢慢感受到我真正的价值。
犹太教教义说: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正因为我不敢冲破爸妈对我的期待,才按照他们的想法过着自己的人生。但是,对自己和工作的无力让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可有可无。也曾以为,我的一生也许就这样过下去了。
直到看完《被讨厌的勇气》,才明白:我之所以不幸,不是因为我过去选择了满足爸妈的期待,更不是因为我能力不足,我只不过是缺乏勇气,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也正是因为我选择了勇敢“踏出去”,选择了在那些静籁的夜晚一字一字的码字,才知道原来除了按照爸妈的意愿生活以外,我还有其他可能。
03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初中的时候坐我后面的两位同学脸上有很多青春痘,其中一位女孩,很是害羞。印象中一直留着厚重的斜刘海,企图挡住那些青春痘不被别人发现,结果反而因为不透气导致青春痘愈演愈烈,也常常被同学笑话。
她的同桌说:她长青春痘,是因为她长大了。而我们这些还没开始长痘的人,只是因为我们还是小屁孩儿。简单一句玩笑话,既活跃了气氛又照顾了姑娘的自尊心。从那以后确实不再那么刻意遮挡自己的脸了。
在本书中,“哲人”说自己的一位朋友,少年时代每天都要花很长时间照镜子,整理自己的头发。于是,他的祖母对他说,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那之后他便活得轻松一点。
我自己也是,走在路上的时候,看见镜子会不自觉的看两眼,观察自己仪表是否整洁,妆容是否完好。我会经常想着检查自己的仪容,是担心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担心自己出丑。
但其实在“青年“和”哲人“的引导下,我很快就意识到,我们这种经常出现的不自觉的“照镜子”的行为,其实是自我意识过剩的反应。事实是,即使我在大街上倒立也不会有人留意。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避免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将自己和他人的“课题”分离开。不要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他人干涉我的“课题”。
别人怎么看我,这是别人的“课题”。我们要做的就是丢开别人的“课题”。
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例如开会的时候根本不敢举手发言,因为担心提出这样的问题会不会被笑话或者发表离题的问题会不会被瞧不起。
和朋友逛街,看到一件喜欢的商品,会担心朋友会不会觉得自己品味太差或者吃饭点菜时会犹豫别人会不会不喜欢而不敢说出来......
诸如此类的种种,都是因为过度关注他人的“课题”。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清自己的“课题”,果断丢开别人的“课题”。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别人的想法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
毫不在意别人的想法,不害怕被别人讨厌,遵从心里的想法,勇敢表达自己。你的生活一定会简单很多。
04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
作为一个现实的人,必然会有许多无法改变的,比如出身,过去的经历。自然也有可以改变的,比如现在我做的每一个决定。
诚然,有人出生就在罗马,有人用尽一生都无法到达罗马。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小视频,大意是讲,网友二十几岁,大学毕业就和同学远远拉开距离。网友的爷爷从事政界,颇有影响力。网友爸爸是商界知名人士,早已完成资产的初级积累过程。网友一毕业就能回家管理自己的公司。最后,扎心的评论,同样是二十几岁,网友的家庭赋予他的是三代人的积累,所谓年龄,不过是生理年龄罢了,而我们,生理年龄和财富年龄同为二十几岁。
确实,我们这种平凡人和这位网友差着几十条护城河的距离。但这正是我们不能改变的,就而我需要做的,就是接受无法改变的,然后对于能改变的,拿出改变的勇气去做就好了。
马爸爸和华为总裁任正非,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这两位吧。他们也曾和我们一样,出身平凡,艰难为生。但也正是因为生活的艰难,才想要去改变。而曾经做出的一次次的改变,一次次的坚持,最终带着他们到达了现在的位置。
就我自己而言,没有接触写作前,我的日常和大部分人都一样。一边吐槽着好想辞职呀,一边每天都去上班了。下班后在家刷小视频,那绝对是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时间往往很快就溜走了。明明觉得才下班,怎么又要上班了。
接触到写作后,为了让自己戒掉手机。我总是去家附近的图书馆看书,写字。第一次去就惊奇到了。半夜23:00的时候,图书馆里还是满满当当。
也是这一次才真切地意识到,原来在我刷视频玩手机的时候,还有这么多人都在拼命努力呢。
现在,我也终于开始了改变,每天的学习和记录,让我自己的时间似乎都变长了许多。而我现在所做的每一个改变,会串联成线,会带我到达某个地方。也许那个地方正是我期望的样子,也许不是。但能肯定的是,一定和现在不同。
就如同我坚持每天码字,我也不知道最终它会带我去到哪里,但现在,在日复一日的“做”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这些变化带给我成就感,让我觉得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很有意义。
写在最后,阿德勒说,人的烦恼源于人际关系。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处理和别人的关系。那就少在意点别人,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自己能改变的事情上,鼓起勇气去做,剩下的,就静待花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