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文
最近大家都在盘点,我掐指一算,2017年我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减肥
今年4、5月份的时候,从油腻的中年妇女摇身变回了刚毕业时的青葱少女。心情好,脸皮也厚了许多,你认不认可同不同意我已经完全不在意。
我1.56米,曾经是个瘦子,直到大学毕业都只有84斤。说出来大家不信,就像现在新认识的朋友不相信大半年前我还是个胖子一样。
大学毕业2年后,我就不知不觉地上了100斤。然后,体重开始进入只增不减的状态。生完孩子后,体重平稳保持在106斤左右,偶尔暴饮暴食,会长到108斤。
这对于骨架瘦小的我来说,是十分可怕的,在报社工作时,美丽的女领导常用珠圆玉滑来形容我。多么美好的一个词,却让我听出自卑的感觉,我开始意识到我真的很胖了。
此后的日子,减肥自然是常挂在嘴边的。就这么喊着喊着,我就胖了十年。不堪回首的结婚照,不愿再看的生活照,同事关心的问候,领导好意的提醒,都离不开“你胖了”的潜台词。
真正下定决心减肥在今年3月。看着身边的朋友借助减肥产品甩去了满身的赘肉,重塑苗条的身材,我羡慕不已。我决定试一试,目标是减10斤,给自己的时间是3个月。
减肥的方法很多,靠运动对我来说不现实,首先时间就不允许。长期节食更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个吃货来说,吃都不能吃了,人生还有什么欢乐可言。
我最终选择的产品是一种减脂饼干,主要看中了他们的体脂管理技术和健康生活理论。这个判断,还有赖于去年学的营养学理论,我觉得符合科学饮食要求的减肥方法,都不会糟糕到哪里去。
我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一直都处于正常范围,但腹围却一直处于80到82左右,内脏脂肪为7,全身除了脸和腰还有手臂看起来很胖,肢体其他部分还是瘦的。对于女人来说,腹围80以上,已属于腹型肥胖,尤其穿衣特别不好看。根据体脂管理师到说法,大多数人体重在健康范围内,内脏脂肪在5以下,就不那么容易胖了。
经近2个月严格按照减脂老师的指导进行饮食调整,我的体重降到了95斤,内脏脂肪降到了5,腰围减到了72左右,脸也不会那么臃肿了。同事们都在惊叹我的变化,有的说像整了容,有的说像换了一个人,我自己觉得能让腹围降到健康范围,意义太重大了。而且衣服从L码、XL码换为S、M码,简直好看不止100倍,自己感觉也自信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瘦下来后原来一直超高的尿酸、血脂检测值也降到了安全范围,原来总觉得疲劳、便秘等症状也缓解了。虽然这成效写起来真的很像广告文案,但事实是这种欢乐的体验真的只有做到了才能真实的感受到。
尽管现在的体重依然比十年前重10斤,但整体精神状态明显是好过当初的。我从来不赞成越瘦越好,女人还是要有肉的,这样抱起来才足够柔软,我们需要足够的脂肪来温暖自己,供给生命,滋润日渐老去的肌肤。
我终于瘦到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真好!
第二件事:早起
早起应该是我们家的传统,记得从小我和妹妹都会5、6点来晨读,那时候努力学习不需要别人逼,也不觉得苦,仿佛生活本该如此。
上了大学我才开始学会在周末睡懒觉,工作后学会了晚起,结婚后在先生的纵容下更加懒散,于是早起的好习惯就此搁浅。
我想轻松完成忙碌的工作,我想成为我希望成为的写手。然而,越来越忙的工作和与梦想背道而驰的生活习惯让我开始有了危机感。传说中的中年危机伴随着油腻的脂肪与岁月痴缠,最终在我日益臃肿的腰身上留下慵懒的证据。
我挣扎着摆脱裹足不前的困扰,希望自己能够有所突破,为了能够大胆说出我不好意思再提的作家梦。我发现阻碍一切的唯一借口是:没有时间。
从报社换工作到医院后,我起床的时间通常是6点半,因为上班地点远,通常7点半前就得出门,8点前把娃送到幼儿园,赶在8点半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然后各种忙碌一整天,原本5:30下班,却通常要6:30分以后才有可能离开,到家已至少7点。累了一天,吃饭洗澡陪娃睡觉已是10点。然后看看书,刷刷朋友圈,跟同样晚睡的小伙伴聊聊天,挣扎着不愿睡去,满心疲劳地“享受”着一天里终于属于自己的独处时光。最终睡着,通常在0点以后。
晚睡早起的疲劳,让生活更加焦虑凌乱。
最早启蒙我对时间充分利用的一本书叫《暗时间》,大概主旨是交会大家怎么利用一天中看似零散的碎片时间。
后来我在微信学习里报了个时间管理的班,课程其实比较凌乱,但还是让我受到了一些启发,比如一周内有重点地安排工作日和私事,学会使用时间管理工具等。从那时起,我开始比较主动且有规律地利用一些时间管理的app,比如目前仍在用的有奇妙清单和朝夕时间助理。
说到早起,还是从听喜马拉雅上的一个时间管理课程开始执行。我把起床的时间调到了5:06分,睡觉时间啊提到了十点前。据说早起的前提必须是早睡,每天6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要能保障,否则只是自虐,甚至是自残。
我最开始是起来读国学,录晨读。坚持了一段时间,觉得挺好玩。后来因为要复习经济师中级考试,不得不暂时放下。7月份到11月份对于我来说是异常痛苦的,好不容易调整出来的一两个小时,都用来复习经济师了,后来发现水太深,后悔没早点开始。
早起的时间节点,对于每个人的生活安排来说,都不一致。对于我来说,就是不急着去上班的那一段时间。那阵子,我5点起床,7点20出门,总共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除了一个小时的“正课”之外,我还给自己20分钟运动时间,30分钟写晨间日记,剩下的时间洗漱哄娃做出门准备。
充实的生活状态让焦虑的心情安抚了许多。虽然在写作上我依然没有太大的进步,但至少,我给它腾出了可以安排上的碎片时间,早起,午间、睡前,任何一个想写字的瞬间。
第三件事:运动
上高中的时候,我每天下午放学都会到球场上跑800米,绕球场两圈,怀揣着梦想与希望,陪伴着激情与幸福。上大学时,宿舍里教学楼远,每天上学要步行45分钟,坐车20分钟,我每天早起步行上学,既能运动,又省钱,自我感觉良好。
我曾经以为我是个爱运动的人,并且能够将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下去。
直到我忽然意识到,工作十年来,我除了在能走路到时间尽可能走路外,根本没有运动的概念。
开始运动在瘦了以后。那时看了本书叫《习惯的力量》,大概讲的就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有了新的突破后就会朝着好的方向不断养成新的好习惯。我想一直瘦下去,运动是必须拥有的。那阵子刚好单位里组织学习八段锦,每天只需要8分钟,我利用早起的时间在阳台打一圈,感觉神清气爽,身体不会那么疲惫,状态也好了很多。
为了更有成效,我开始尝试晨跑,在每一个原本用来睡懒觉的周末,奔跑在楼下绿意盎然的小区花园。
同样跟着keep的口令,我选择分段跑,大约3.5公里,25分钟。这个运动量对于很多人来说根本不算是运动。可对于久不运动的我来说,是恰好合适的。因为太久没动没出汗,刚开始的汗是粘腻,酸臭的,后来的大汗淋漓让我感到重获生命活力的美好,我很享受运动后满脸通红的感觉,感受着畅快律动的心跳,体验身体与精神热恋的激情。
每个人对运动的需求及强度都不同,对于我来说,有动总比不动好。我不是为了竞技,不需要追求极限,能够温暖自己,活动了肢体,活力了生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