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阅读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涨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zhù)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líng)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qiú)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我读我赏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第一次接触宗璞并不是因为这篇《紫藤萝瀑布》,而是她的中篇小说《红豆》。
第一次读宗璞的《红豆》就很喜欢,可能因为故事主人公年龄和我当时比较接近,又都是在上大学期间,在那个最憧憬爱情的年龄。
《红豆》讲述了两个相爱的人因为时代、家庭以及阶级观念的不同被迫分离的爱情故事。
男孩和女孩都在最美好的年龄,同样热爱艺术和文学,正当年龄的两人陷入了热恋。
随着恋情的公开遭到了周围人的反对,两人在相处中也渐渐发现彼此价值观的分歧,最终两人在极端情况下分离了。
《红豆》不可避免带着那个年代的烙印,那个个人情感要服从时代需要的时代,但却难能可贵地写出了爱情最美最真实的样子。
作者那流畅的叙事,浓烈的抒情,唯美的语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久久不能忘记那篇《红豆》。
宗璞这篇《紫藤萝瀑布》是写景名篇,写花的散文很难不受到它的影响。
这篇散文并不长,短短一千来字,何以成为经典散文?
文章不在长短,在于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这篇《紫藤萝瀑布》就是如此。同样成功的作品还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
文章如人,各有各的性格气质。有的文章纵横捭阖,大气磅礴;有的文章低回婉转,缠绵悱恻;有的文章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有的文章冷峻简洁,犀利深刻……
宗璞这篇文章就像一个出身高贵的名门闺秀,端庄典雅,又不失活泼可爱。作品语言隽永如水,写景抒情委婉含蓄,颇有女性魅力。
文章最精彩的地方莫过于对紫藤萝花的描写,读过的人不看花也胜过看花。当你读过后再看花一定会情不自禁诵起宗璞写花的句子,紫藤萝花被宗璞写活了,也写绝了。
紫藤萝花是一种类似树一般的花,有着其他花没有的庞大形体,作者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壮观和辉煌。
既然是瀑布必然是流动的,作者不仅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壮观辉煌,也写出了花的动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以动写静的手法表现出紫藤萝花旺盛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的笔就像一架摄像机,先用远镜头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全貌,接下来调近了镜头,聚焦于花穗和花朵。
写花穗同样采用以动写静的手法,为了表现颜色从深到浅的变化,在想象中让颜色流动起来:“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随着镜头的推移,描写定格在花朵上,作者对花朵做细致放大的描写。在写花时作者使用了比喻手法,这是写景最常见的手法,但妙在作者使用的比喻新奇而贴切,并非常见的俗套。
先是把花朵比作“一个涨满了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突出花朵的饱满。接着用“就要绽放的”“忍俊不禁的笑容”来表现花苞刚刚绽放的形态。
这样新奇贴切的比喻前所未见,只觉得好却说不出好在哪里,读着读着禁不住会心微笑,饱胀的花朵如在眼前,触手可及。连作者都忍不住想要摘一朵,好看看花里面装着什么仙露琼浆。
为了写出花朵旺盛的生命力,作者赋予花朵以生命,花朵成了孩子,“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活画出花朵竞相开放挤挤挨挨的形态。
花朵不但“推着挤着”,还孩子一样笑着嚷着:“我在开花!”“我在开花!”仿佛真的看到一群孩子挤在一起欢笑叫嚷,叽叽喳喳。这哪里是花朵?分明是一群孩子!还有什么比孩子的生命力更旺盛?
形态色彩看得见摸得到尚且不难写,最难写的是花香。怎样将看不见摸不到的香气写出来?作者采用了通感的手法。
通感的手法,最适于展现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画面,传达难以用语言传达的幽微感受。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用音乐来形容月色:“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岭上奏着的名曲。”用来表现月色在池塘中或浓或淡的情景,奏响一曲光与影的和谐旋律。
宗璞在《紫藤萝瀑布》里用颜色来形容花香:“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写出了花香的淡雅、若有若无。
比喻,拟人,通感,化静为动,作者将各种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不着痕迹,从整体到局部描摹花的形态、颜色、香气,为读者奉上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如果文章仅仅工于技艺,即便再登峰造极也失于灵魂苍白,没有思想的文章难以达到高境界。
这篇《紫藤萝瀑布》不仅写景技艺纯熟,而且内涵丰富,意蕴深厚。
写这篇文章时,作者刚刚遭遇了家庭巨大变故。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不久因病去世。
和人的命运相似的,紫藤萝花也曾遭遇不幸,被看做“生活腐化”的象征,遭到砍伐的命运。、
时隔多年,当作者看到重新蓬勃开花藤萝花时,作者释然于心,内心的焦虑悲痛被花朵带来的宁静喜悦带走,明白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作品从“赏花”到“忆花”,最终“悟花”,既有高超的描写艺术,又有从花中得到的人生感悟,将文章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超脱于一般写景散文,成为一篇熔写景、叙事、抒情与一炉的经典散文。
诵读,让生活更美好!
202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