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作为天子,朱厚照必须要亲自出席祭祀,并且还有非常繁琐的礼仪流程。而那些礼仪和流程,正是朱厚照最头疼的玩意儿。
明朝从太祖时期开始,每年都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明洪武元年,天下初定,朱元璋即命中书省、翰林院、太常寺定拟祀典,把祭祀分为三个等级:大祀、中祀、小祀。洪武初以郊、庙、社稷、先农为大祀;以山川、帝王、孔子、旗纛为中祀;诸神为小祀。后来把先农改成了中祀。其余的祭祀,则可以遣官代替。国有大事祭告,也可以遣官代替。所有的祭祀事务皆由太常寺主持(太常寺属于礼部)。《明会典》又将这些祭祀分别称为“郊祀”“稷祀”“庙祀”“陵祀”“群祀”等五类。
各种各样的祭祀延续到朱厚照一朝时,很多祭典已经被削掉了。但是,即便是被削掉了一些,却依旧令朱厚照颇为烦恼。
这不,由于出了之前的花灯事件,群臣要求朱厚照必须要重视这一次的祭祀大典。这一次的祭祀大典被称作是郊祀,属于大祀一类,必须要皇帝亲自出席,不能找人代替。不过,后来的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改了规则,即便是大祀也可以遣官祭天。
这对于朱厚照而言,无疑是非常痛苦。因为在祭祀期间,不能食荤,不能近女色,每天要沐浴斋戒喊口号,一共为期三天。
所谓郊祀,自然就要在郊外举行。朱厚照心想着,既然在郊外,何不等祭祀大典结束后,顺便整个郊猎,岂不好玩?这个想法一出,朱厚照就忍不住兴奋,届时就可以带上彩儿,在郊外任意驰骋。
不过,这个消息一经公布,就遭到了朝臣们的强烈反对。
理由很简单,祭天才结束啊!就光明正大的狩猎,老天爷还看着呢。万万不可,绝对不行。几乎京城的所有文官、勋戚和入京办事的官员都对朱厚照这个荒谬的行为感到愤慨,这是对上天的不敬,纷纷表达强烈的抗议。
然而朱厚照不为所动,因为这是他早就有的预谋,就是在不断地试探朝臣们的底线。收到这样的效果,朱厚照非常满意,既不正面回应抗议,也没有任何表态。
祭祀大典第一天,朱厚照在群臣的簇拥下,来到天坛开始祭祀大典。第一个环节是鸣锣迎众神归位,朱厚照在万众瞩目下,敲响了“迎神”的铜锣。当朱厚照那一棒槌敲下去的同时,群臣纷纷下跪,迎候众神下凡。随即朱厚照恭恭敬敬地端上祭品,在每一个神位前都要下跪行礼,并且口中还要念叨“恭请某某神仙赏食”。这个环节之后,朱厚照还要亲自燔柴烤牛,在预先架好的烤炉上,点燃烈火,把小牛犊烤熟之后呈给各路神仙。每一次进呈,都要清洁双手,整理衣冠,整肃仪容之后再跪敬。之后还要进行上香、祭酒,宣读祭典诏书,皇帝须不断下跪、起身、再下跪,反反复复。每一个动作都要在礼官的口令指挥下按礼仪进行,不能有一丝出错。
一天下来,朱厚照累成了狗,几乎都不能直腰。不过后面的两天就轻松许多,只需要走个流程,也没有像第一天那么讲究。好在三天的祭祀圆满成功,朱厚照的表现虽说不能算得上完美,但也得到了群臣的肯定。
郊祀作为非常重要的祭祀之一,事关天命,对皇帝而言是一次极大的身心考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可你们别忘了,这位皇帝叫朱厚照,他可没有想让这群折磨他的朝臣们轻松。
祭祀大典刚一结束,正当所有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原路返回时,朱厚照突然宣布:同志们,郊祀结束了,现在郊猎开始啦!
原来,早在三天之前,当所有人都在准备祭典的时候,朱厚照就命江彬暗中策划了郊猎活动。朱厚照此话一出,朝臣们顿时脸色大变,可为时已晚。四面八方窜溜出来的锦衣卫将朝臣们团团围住,押送着到了围猎场,朝臣们被迫观看朱厚照大显神威,看着他在猎场飒爽的英姿。
在群臣看来,朱厚照此举是大不敬,可能会引得天怒。但最主要的一点是,猎场在宫外,很有可能遭到敌对势力的暗杀,群臣们不由得心头冒汗,战战兢兢地看着朱厚照,生怕出了一点乱子。
在猎场酣战至半夜,朱厚照才下令返回。群臣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
看着群臣们各个脸色铁青,朱厚照心里面十分开心,但表面上还是要有所表示。于是,朱厚照将自己和部下们猎得的胜利果实,按照官职大小进行了赏赐。看来这十年皇帝没有白当,打了巴掌还知道给颗甜枣。群臣们本来是组织了很多的口水,想要将朱厚照淹没的,可是领到“恩赐”之后,一个个都变成了哑巴,不知道如何开口了。
朱厚照这一次的试探,虽说引起了朝臣们的怨言,但还是巧妙地化解了他们的愤怒和不满。有了这样的宝贵经验,朱厚照心里开始策划下一次更大的行动。而这个行动,将会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
八个月后,居庸关前,一位神秘客人悄然而至。当这位神秘客人摘下斗笠和面罩之后,可以发现,他正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
他怎么会突然到了居庸关呢?要从郊祀过后的围猎说起。
自从郊猎之后,朱厚照总结出了经验,只要自己完好无损,并且不影响朝臣们的正常工作和薪资待遇的情况下,朝臣们还是会对自己网开一面的。再加上江彬长期给朱厚照讲述边关的长河与落日,以及边关的战斗摩擦和风土人情,引得朱厚照对心里直痒痒,并时常表现出要亲临边关的兴致。
江彬抓住朱厚照这个心理,便诱导说:“陛下,若有机会的话,您一定要随我一起去一次宣府,亲自感受那塞外的风光,体验驰骋疆场的感觉,那种畅快,是北京皇城里永远都无法感受得到的。”
朱厚照心动了,他对江彬的提议深以为然。于是,两人便精心策划了一次大胆的“逃出北京”计划。后世很多人将这个出逃计划归罪到江彬身上,其实并不见得,因为没有江彬,还会有胡彬、海彬或者别的什么彬,核心是在朱厚照身上,而不是在江彬身上。
正德十二年八月的一个夜晚,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朱厚照带领着江彬、刘彩儿等一行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从豹房出发,穿过德胜门,直奔居庸关。到了居庸关,朱厚照便亲自上前叩关,他大喊着:“关上的人听着,我是当今皇帝朱厚照,快给老子打开关门,放我出去。”
朱厚照的心愿,就是想去关外看一看,走一走,带着心爱的人兜兜风。可是,这个美好的愿望,被居庸关的守关御史张钦拦在了关内。朱厚照要是早知道会有今天,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任命张钦来当这个御史。
张钦十分威武地站在关上,朗声喊道:“来者何人,竟敢冒充当今圣上,可知此乃死罪?”
“张钦,你看清楚了,老子就是皇帝,看清楚点。”朱厚照坐在马背上,非常无语,不得不将斗笠和面罩扯下,伸出头说道,“你瞧仔细了,朕命你马上打开关门,放我出去,不然当心朕诛你九族。”
“哈哈哈哈,你可真会说笑!”张钦仰天长笑,说道,“皇上现在应该在北京,怎么可能会到居庸关来?更何况,关外蒙古人猖獗,别说您是皇上,即便是一个平民百姓,我也不能放你出去。想当年,英宗皇帝就是不听忠臣之言,才导致了土木堡之变,你要真是皇上,那就听我一句劝,回去吧!”
张钦是个不怕死的主,压根就不管朱厚照威胁。土木堡之变才过去六十多年,这要是真让皇帝出了关,不出事还好,万一出点事,那自己就是千古罪人。张钦心里非常清楚:宁受这一时之气,也不能背千古骂名。
朱厚照见张钦油盐不进,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身后的刘彩儿和江彬见状,只好劝说朱厚照,居庸关出不去,换个地方出去也是一样的。殊不知,既然皇帝出现在了居庸关,那么张钦随即就下发文书,命北线所有关卡全部关闭。
想出去?哼,没门。
朱厚照在居庸关碰了一鼻子灰,只好调转马头,朝着昌平出发。不料,到了昌平之后,才得知张钦下了命令。朱厚照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立马撤了张钦的职,但无奈出门跑得急,忘带了玉玺及相应圣旨诏书。
朱厚照思来想去,还是要从居庸关出去。于是,他派随行的太监刘嵩前往居庸关传圣上口谕,命令张钦立马开关。但张钦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他腰挎宝剑,亲自镇守关门,威风凛凛。刘嵩见到这情景,被吓得连跪带爬地回到昌平,哭诉道:“陛下,那张钦亲自坐关,老奴差点就回不来了!”
朱厚照被气得连连跺脚,咬牙切齿地叫喊道:“张钦这个匹夫,气煞我也!谁有本事,去把张钦给老子砍了,朕封他为新的御史。”
然而,随行的众人一个也不敢出声,就连江彬都默默地躲在朱厚照身后,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张钦号称“铁面阎罗”,看来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
朱厚照没有办法,只能在昌平干着急,啥也干不了。除了朱厚照着急之外,北京城里的人,可比朱厚照更着急。朱厚照的首席秘书梁储照常上班,可是到了办公室才发现,头一天送进豹房的奏疏还没个影,便心中起疑。于是,梁储跑到豹房打听,这一打听可不得了,皇帝逃了!
梁储被吓得差点脑供氧不足,他连忙回到内阁,将事情告诉了杨一清、费宏和蒋冕等阁老。众人听后,也是惊骇不已,缓了片刻之后才想起来,赶紧把皇帝追回来呀!
小祖宗啊,您可千万不能出事啊!您要是出了点纰漏,老臣将来怎么去见先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