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说《无声告白》是伍绮诗的处女作,而作为处女作,细节的描写如此细腻又到位且不拖沓,真是非常棒的,难怪会登上亚马逊畅销排行榜。
莉迪娅死了。
母亲玛丽琳一下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当她在莉迪娅这么大的时候,她的母亲希望她平凡的过一生,生儿育女,照顾哈佛丈夫,悉心研究烹饪,可玛丽琳却渴望与众不同,渴望摆脱母亲的影响。她嫁给了一个中国人,中途丢下家庭逃跑重新自己的学业,成为一名医生。因为第三胎汉娜的到来,她失败了,于是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女儿莉迪娅身上。
父亲生来就与众不同,黑发黑眼黄皮肤令他遭受异样的眼光,他恐惧被喊成“中国佬”。他从哈佛毕业,专修美国历史,成为高校的终身教授,这些依旧无法弥补他从小就空缺的东西。他渴望朋友,渴望和别人一样。他知道儿子太像他,于是把这种“融入”的期待放在女儿身上,他看到女儿在与同学通电话时会兴奋莫名即使女儿只是假装,给女儿买连衣裙即使她喜欢的是简单的T恤牛仔裤。
内斯羡慕自己的妹妹,她是家庭的中心,但他知道妹妹的秘密,她没有朋友,也不想做医生。
莉迪娅在母亲出走那次曾许下承诺,只要母亲回来她会答应母亲要求的一切。虽然很困但还是要求妈妈再讲一本,因为她知道妈妈会因此开心,对于妈妈所有的“我想你会喜欢”“你可以尝试。。”她一律“是的,妈妈”。她一直很害怕,害怕再次失去母亲,害怕父亲崩溃,她做着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很累很累。在她唯一的知已哥哥去哈佛,而自己渐渐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她走到了湖边。我不认为莉迪娅是自杀,最后她是想卸下包袱跟父母讲明,做自己喜欢的,她想用个仪式来与过去做个了断。她上了小船,用手将小船推离岸边,她想起儿时哥哥推她落水又救起她时说,踢水,不停踢水就行。
汉娜如同可怜的小狗狗,敏感的捕捉微弱信息,感知猜测着一切。她知道杰克不是杀姐姐的凶手,知道杰克喜欢内斯,知道姐姐假装的高明的微笑。
人天生都是要被认同的。被家人父母社会,或者自己。 而人也都是健忘的,40岁没法理解30岁,30岁看不懂20岁,20岁则对10几岁不屑一顾。而家庭教育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无论是处在哪个角色,父母还是孩子,对一个人的建设是非常深远的。
蒋方舟就说过一句话,“孩子在年幼时候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一种向大人们献媚。” 无比正确。一句夸奖,一次和谐的晚餐,那都是孩子努力学习的目标。而父母在养育的过程中也是一次学习与蜕变。
洛青 201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