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沐卉刚到武汉上大学的时候,在长江大桥上伫立远望,听闻身旁的人笑谈:武汉长江大桥竣工后,有两位兄台,专门到武汉来旅游和欣赏这么雄浑巍峨的大桥。站在桥面,面对滔滔江水,有一个人禁不住感叹:这个大桥要多少钱才能修啊?另一个回答:肯定要很多钱呢,估计得1万块钱吧!
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
有两个乞丐,在大树下乘凉,探讨皇上每天都吃什么,一个猜想,皇上肯定每天都是吃大馒头。另一个则反驳,皇上应该吃金子做的大馒头。
《三十而已》的诸多细节都能引爆大家的共情,比如,顾佳苦苦为家支撑,老公却出轨;王漫妮作为小镇女孩,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都无法在上海安放;钟晓芹和不温不火的丈夫在分分合合后又在城市继续烟火生活……
这都是你我她平凡生活的影子。
但是,那些让人谈论最多的剧情中的爆点、爽点,大多是由别的热剧拼凑而来。
比如:顾家为了儿子进高端学区,同时,想尽办法巴结和迎合王太太,为了挤进贵妇团,爱马仕聚会,这些情节借鉴的是印度电影《起跑线》和日剧《砂之塔》。
这些照抄热门剧的思路,很好的满足了中下层老百姓对高端生活的猜测,那些被贵妇团成员的鄙视、儿子被家委会主任禁闭而大打出手、讨好于太太为公司拿到业务的情节,让大家觉得商业社会就是这种逻辑啊,在普通人眼中,她们就是在这么玩的呀,
所以,情绪控制、节奏被带就开始了——
顾佳为了让儿子接受精英教育,不惜背上巨额贷款,搬进大平层。为了达到目标不惜讨好王太太,甚至提鞋陪王太太一起走下,光脚下楼。
在印度电影《起跑线》中,一对开婚纱公司的夫妻为了让女儿进入高端名校,伤透了脑筋。为了名校搬到富人区,打扮的非常的像上流人士,甚至还想出来要贿赂校长。为了通过审查他们搬家到贫民窟开始假扮穷人。
这些情节,都大同小异。
而那些贵妇中的踩高捧低,高阶鄙视低阶,令人恶心的贵妇聚会,则是取材自日剧《砂之塔》。
王太太家顶层复式的取景地点原图如下,是上海某酒店定价不菲的总统套房,
光从原图看,有一种乱花迷人眼的魅惑,不过剧组把软装换了,所以才有了剧中的质感。
但是这张席卷众人眼球的贵妇排位图,绝对就是小编刻意的编造。
在上海一个房地产论坛里,一位业界有名的业务总就直言:上海的有钱人还没有张扬到照片的这种程度,这是典型的日式合影,是借鉴了日式企业的风格来设计的。
而且一个上海女人根本不可能像在贵妇圈里那种鄙视的神情说话,这会让有身份的人看不起。
另外,更加日式的情节细节体现在王漫妮送客户出门时低头鞠躬,被很多上海人大喊不真实。
中国的改革开放几十年,不同于老牌资产的日本,社会阶层固化,金钱至上。
我国的社会制度不存在对资本的绝对仰视,上海奢侈品牌的柜姐最多会帮你拎东西到车边,真的没有这样低头鞠躬的。
中国人的相互之道还是相互尊重,没有一方为了业绩必须跪拜另一方。
融创的别墅项目,在重庆玫瑰园里,就有业主提出;要给保姆房足够的采光和开间资源,让保姆也有舒心的体验。
他们说,中国人的保姆不是菲佣制,我们很尊重他们,他是和我们一起吃饭的家人。
所以,很多剧中的情节,只是编剧对上流社会的臆想,就好像村民在想象皇上每天吃什么口味的馒头一样。
2
顾佳真的很拼——
为了儿子进高端学校,贷款举家搬进顶级学区房。
为了自己家的救命的项目,削尖脑袋要挤进贵妇圈,透支信用卡托人买一只几十万的爱马仕。
于是情节顺了观众的心意,终于打动了于太太,为公司拿到乐园烟花的合作资格,终于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剧情简单,逻辑清楚,观众满意。
但是,这只是小编臆想编造的逻辑,不是真正的商业逻辑。
在甲方公司工作的人都知道,一个甲方大公司和乙方的合作要考虑方方面面。
大公司机制合理,如果要圈定一家新的乙方公司,需要公开竞标,而且要同时考虑公司各部门业务总,采购部负责人的意见。
哪能是一个太太说拍板就拍板了的呢?
更何况,大公司早就已经自成运转,不知道有多少乙方公司等着合作,会设计、实力强的公司还真不会少。
而公司经营到现在,肯定早就已经有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了,既然是互惠互利,就不可能轻而易举的换掉。
即使想换,也要找等契机和理由,然后再按照公司的规则一步步的推进,那也需要从采购部一步步的打请示。
上报集团公司的红头文件,等各部门的领导审批等一系列流程,一般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就算事情成了,也不可能立刻到款,解决顾佳家里的财政危机。
而且,没有利益交换,只靠讨好于太太就得到两个乐园全年的放映权,这也不太可能;
于太太家里的生意也需要小心谨慎,对顾佳公司的情况并没有十分熟悉,怎么可能立刻就同意把这一块的业务全给顾佳做。
最多是抹不开面子,松松口,给一小块的业务让她家公司先试试水,再考虑长期的发展。
这些才是合情合理的商业逻辑,而不是大腿一拍,就开启了爽剧模式,咬牙买了包,混了圈子,就一路打怪成功了。
但是,挤进高端太太的社交圈有没有必要呢?
肯定是有的。
在一个圈子里,大家可以互通有无,交流一下商业的发展,做好资源互换,也是双赢的局面。
但是,也就像极了朋友圈的那句话:光混圈子,如果自己没有实力,也是白浪费时间。
说穿了,去各大圈子里费劲混熟,和马云、刘强东、雷军等人合过影,刷过脸,这只能说明,你在做流量。
而真正的实际效果如何,还要看内容,
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时代,刷流量只有一时,而优质的内容才是持久的。
3
钟晓芹是普普通通的市井女子,爱好是追剧。
生活的圈子很单调很无聊,夫妻生活也是枯燥无味。
她没有理性的洞见和独特的生活体验,没有在生活中经常练笔的习惯,也没有经常阅读的积累,就靠记录流水账,再加小心得,就成了畅销书作家?
在网文界,一书封神的真心不多,十四亿人中有几个唐家三少啊。
而且写封神网文是需要阅历的,读者的口味就是最好的市场试金石。
王漫妮收入不高,在上海租大落地窗,能看街景的房子,月租7000。有游轮旅游的机会,想尽办法都要升级为VIP舱,信用卡不够钱,直接用上了“分期付款”。
真是消费主义害人不浅,她怎么不思考一下利率有没有精算,空当接龙有没有优化。
纸醉金迷的城市里还有不少被这套思维走上了小贷、L贷的女子们,下场无比凄凉。
不过片尾又来了一个拿着十万钱出国读书,真的是太惊奇了,有没有?
十万元就是去东南亚玩一圈,也用不了几个月,您这还是去发达国家读书?
编剧,您确定了解外面的世界吗?
剧中还有一个情节,让人看的酣畅淋漓,又大出一口恶气,就是——
顾佳的儿子被木子妈妈禁闭,她直接上手,将家委会主任关到门里胖揍一顿,看的是大快人心,心情极度愉悦,但是,情节显然不合常理——
首先,许子言就读于高档幼儿园,一定存在严格的纪律,不可能随随便便让家长带走其他的孩子。
并且,顾佳也是王太太介绍过来的,就算是木子妈妈看顾佳有诸多的不爽,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禁闭许子言,都是明白人,犯不了为这个来犯法。
其次,顾佳是一个人打两个人,剧中两个都被打的鼻青脸肿,披头散发。
请问,顾佳是有武术功底吗?要不这瘦瘦的身板如何能一对二?
真实的情况是,上海有钱人绝对不会做这种明显违法的事情的。
不黑不吹的说,上海人的法律意识普遍很高,如果真有不平的事发生,也不会一有事就出手打人,而是选择报警、打官司。
而剧中的这种做法,完全是在迎合和讨好观众,也是在片子还未播的时候,在各大视频平台吸取流量和关注度的营销手段。
沐卉在几个月前就在各大视频平台上看到了好多遍这个场景,逻辑简单粗暴、反抗幼儿欺凌、妈妈替儿子暴打坏人,确实能狠狠的吸一波流量的
至于真实性,那就不会有太多人去追究了。
或许,创造男女对立、激发矛盾、贩卖焦虑成为这个时代无往不利的利剑?这些个痛点能叩开中年女人心里最隐忍的痛。
经过查证,我惊奇的发现这部剧的编剧里有咪蒙老师的参与。
难怪这套组合拳有熟悉的套路,熟悉的味道和爆炸式的话题热度
……
写到最后,我看到了一些肺腑之言:
其实生活中很多女人的生活不尽如人意,爽剧的情节还是能给大家带来欢乐的,身边也有姐妹相互倾诉,自己的老公早就跟陈屿一模一样了。
有一句一直收藏的话——
或许生活一直都很艰难,所以,感到失望和望不到头的时候,很多人就这样站在路中间,站着哭,身后没有灯火,身前白雾茫茫。
虽然不能靠一部剧来拯救自己无趣而又枯燥的人生,但是至少看的还算温暖,给自己的人生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思路,让女性朋友多一些自信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