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吃饱喝足肚子有点撑就是幸福。按我的回答,那下一代及下下一代都跌到福窖里了,简直幸福死了。比如我的女儿,从出生到上学、工作,不缺吃少穿,不缺爱和温暖,人生规划几乎父母都安排好了,没有下过乡,没有受过委屈。再说我的小外孙,刚刚两岁,两个家庭爱都爱不过来,有时为爱的不公都在抱怨。可站在孩子的角度,却不认为这就是幸福。虽然他们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发愁,但精神食粮短缺啊,不能无忧无虑的成长啊,一出生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两三岁开始背唐诗,三岁上幼儿园,各种兴趣班缠身,六岁上学,那些奇葩的作业连博士都答不上来。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成立小家了,生活工作压力更大啊,面临伺候四到八个老人,还要经管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敢想像,想得多大脑就崩溃了。所以我们认为的幸福,不一定是他们所要的。我们那个年代,兄弟姐妹多,要么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呢,其实是父母顾不上,老师管不了,说到底还是人穷志短,生死由命。那时虽然物质匮乏,吃了上顿没下顿,可人与人之间同命运、共患难,不攀比、亲戚多、朋友广,关系简单,心灵纯洁,精神富有,思想活跃。特别是孩子们天真无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我们这一代人所谓的幸福,先说物质层面:
60年代,饿不死能活下来就是幸福。70年代,不上山下乡,不上山劈柴,不推磨子吊水,不上水保工地就是幸福。80年代,能考上中专大学,吃上商品粮,咥一大老碗燃面就是幸福。90年代,结婚能穿件西服带个手表骑辆加重自行车就是幸福。2000年后,孩子有自己独立的小房子、家里有台电视机冰箱就是幸福。2010年后,夫妻不为钱吵架,下班有爱人热腾腾的饭菜就是幸福。2020年后,衣食无忧,有退休金,家里略有存款,这就是幸福。
再说精神层面:60年代,能上得起学,手里有一本小人书,就是幸福。70年代,能去趟县城,跟一次古会,看一场露天电影或秦腔折子戏,就是幸福。80年代,拎着大包小包从省城回来,弟弟妹妹还有小朋友跟前撵后,这就是幸福。90年代,有稳定的工作,能接济家庭,父母不缺零花钱,能帮助兄弟脱贫改变生活,这就是幸福。2000年后,庆幸自己没有下岗,而且工作不被人骂,特别是走得端、行得正,一夜能睡到自然醒,这就是幸福。2010年后,父母在,家就在,能吃上老妈擀的燃面,没事可以陪伴父母到处转转,承欢膝下,这就是幸福。2020年后,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子女孝顺,孙子(孙女)乖巧,这就是幸福,而且是人人羡慕比皇上都舒坦的幸福。这就是我想要的,也是我现在正在美美追求享受的幸福。
最后我想借简友文章的几句诗结尾。什么是幸福?幸福是祥和安宁,得之坦然 ,失之泰然。幸福是学会接受,用最坏的砚台写最好的诗。幸福是心平气和笑纳生命里的风景,幸福是回家看看。幸福是回归安谧,在平淡时光里寻找真实的拥有。幸福是知足知乐,体味生活细微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