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红军的福源
阎良是个有人文历史底蕴的地方,北边是著名的荆山,又叫北塬,据说是埋皇帝的风水宝地,除了传说中埋葬唐朝皇帝的唐王十八陵,还有刘邦父亲的太皇陵;南边不远处是栎阳,就是商鞅变法、立杆为信的秦国都城。
或许因为这个缘故,抑或许受移民文化的影响,阎良一片的人们不守旧,容易接受变革,接纳新事物。推翻清朝的武昌起义爆发第二天,陕西做为北方为数不多的积极者率先响应,当时起义军的主要领导人物胡景翼,在阎良附近依托当地民众的支持,统帅护国军多次和来犯的保皇军、复辟军、北洋军鏖战。或许因此播下的种子,阎良附近的各种政治派别也异常活跃,英雄土匪层出不穷。这里出过黄埔早期的毕业生,出过孙中山先生的贴身护卫,还出过许多共产党的领导人和先驱烈士。由于阎良地处渭北、渭南和西安三界交汇处,交通便利,在抗战及后来解放战争中,成为联络共产党陕北根据地与中原解放区的必由之路,素有“小延安”之称,足见当时红色革命的影响力。
阎良这种开明纳新的风气也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地除了私塾教育以外,甚至还有了纯英文教育的教会学校。当地家境略好的普通农户,非常接受耕读之家的古训,但凡条件允许,一定会让一个男丁外出读书。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祖父和他的叔伯兄弟们开始了各自的人生。
太祖父有两个儿子,祖父年龄小,到了他该读书的时候,家境略微有了些气色,他就成为被送出去读书的那一个。
祖父那一辈排行福字,祖父叫福生,因为在外读书的缘故,他最好的朋友,也是同族在外读书的其他两位同辈,一位是大他四岁的福源,一位是大他两岁的福随。
福源的父亲早逝,家里只有一个老娘。福源的父亲活着的时候,在族里很有威望,临终前留下些积蓄,专门交代给族人用作福源读书的钱,尽管如此,福源的书读得也是异常艰难,时断时续,虽比福随大两岁,却同级不同班。
福随家的条件比福源及祖父家要好很多,有几十亩土地,常年有六七个雇工,院子盖的三进三出,因为他娘信教,家里后院还有一个简易的小教堂。我不能猜测福源后来抛下老娘离家去投红军的理由,也不能猜测福随和他同去的理由和祖父的追随未果,我只能根据祖父的讲述去想象福源在三兄弟中的影响力。
事情开始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西安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蒋介石被张杨两位部下活捉了。
那一年,祖父福生14、福随16、福源不到18。
祖父后来说,之所以日子记忆得那么准确,是因为那天他第一次看见了飞机。飞机向西安方向飞去,飞的很低,几乎贴着树梢,那天的天气很阴沉。
因为西安事变,他们所在的学校都临时放了假。到了12月的最后一天,福随约着他俩,准备在村外水渠木桥上说福源的带班老师的事。福源眼看就要初中毕业,带班老师年初却失踪了,这个老师对他很好,除了平时推荐一些书,也时常接济福源的生活。
福随见了他们,焦急地说:“那个老师是被抓到西安转往南京去了,说是共产党。”这个消息是福随的老师家访时说的,警告他放假不要乱跑,随时等候复课,他的老师是政教主任,和福随父亲很要好。
就在说话时候,天上有飞机飞了过来,沿着水渠往上游西安方向飞去。福随说:“那是中央军的飞机,要打西安救老蒋呢!张杨邀请了红军来助战,听那个哈怂政教主任说,红军都到三原了。”
“我要去投红军!”福源突然冒出这样一句。
福随和祖父都愣住了。
原先福源还说来年要去西安城谋个差事,养活老娘。
“日本人占了东北这么多年,现在又在搞华北,国难临头,家何以存!坏人当道,好人煎熬,我看,只有共产党红军才能和这个哈怂政府对着干!”福源停了片刻,又愤愤地说。
“哥,我和你去,路上有个照应。"福随想了一会儿说。
”我也去。“福生接话道。
”福生,你太小了,福随你明年就升高中了,你将来是读大学的料,不要急。“福源不同意。
”哥,你需要盘缠,我能帮上你,我俩一起去吧,读啥书,就这世道哪能踏实读书啊!“福随回应。
随后,三个人再也无话。
几天后,福源娘的哭喊、福随家雇工的奔跑,打破了渠湾村的宁静,祖父那时才知道,福随和福源没和他打招呼,撇下他一起走了。
又过了快一个月,福随一个人蓬头垢面灰头土脸地回来了,福随娘哭天抹泪又欢天喜地。
后来,福随和祖父说,他和福源俩人一路往西到三原,边打听边追随红军的路线,都走到嵯峨山里头了,盘缠用尽,饿的头晕眼花。福源让他先在一个山坡的破庙里看着行李,福源去寻些吃的。谁知福源刚离开不久,就来了一群土匪,福随只好翻后墙跑了出来,行李也没顾上拿,后来再回去寻,行李没见,福源也没见。
从此再也没有福源的消息。
半年后七七事变爆发,抗战开始。西安城传来的消息说,国共两党统一合作了,要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东西南北,全国一致抗日。
再没两年,福源的老娘得了一场病走了,族里的长辈出面张罗安葬了她。
又过了一年多,福随在黄埔长安分校的速成班毕业,跟着部队到了中条山抗日前线。到了1940年,他给家里捎信说在山西见过福源,他真成了八路军的文化教员了。
福随告诉了福源他娘去世的事,福源大哭了一场。那时,福源娘坟头的草都青黄了两轮了。
又过了两年到了1942年,邻村跑陇东做生意的一个人来渠湾说,福源在陇东八路军的政府里做事,可神气呢。
后来就再也没有了福源的消息。
渠湾那个村子搬迁到新农村快20多年后,大概80年代初的一天,村里管事的人家里来了几个军人,说他们是新疆某个军分区的,他们的一位首长生前唯一的愿望就是要落叶归根,把自己埋在一个叫渠湾的地方,陪伴他的母亲。渠湾已经不在了,他们受组织委托,前来打听首长娘的坟地。
他们说,他们的首长叫付愿,妻子早逝,再未续弦,无儿无女。
那个时候,渠湾村连同娘福源的坟,已经消失了近30年。
付愿或者福源,最后葬在了当地的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