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哥:
这大概是记忆以来出的最长的差了(虽然不久之后又要被去美国打破),但是说真的,离家太久了,到后面两天,咱俩已经完全没有音讯了。所以距离很难产生美,往往最后就实实在在的产生了距离。
我正在从印尼回国的飞机上,午夜起飞的,已经经过了大半夜颠簸,大概还有一个小时就能到达祖国大陆。
昨天一上飞机,就开始磕头如倒蒜的开始睡,飞但机上睡觉的体会,就是你坐着怎么都找不到合适的角度,所以总是在半睡半醒之间,糊里糊涂的,似乎睡着着,但是你能清晰的感知一会儿身体完全失控的感觉,那种找不到支点的体验。
这次去印尼是和同事一起去考察,主要看看化纤在海外有没有机会?国内已经非常卷了,所以带着团队到海外来看看,万一有新的市场机会呢?
我想跟你分享一下,这几天的所见所得。
到印尼的第一天,我和团队去拜访了本地银行,海运以及大贸易商。
其实落地印尼首都雅加达,第一印象是城市看上去很繁荣,跟杭州一样,高楼林立,写字楼非常规范和高大上。
但是第一站,在银行32层高楼会议室,却给了我一个更真实的雅加达。
除了局部高楼,更多的是破败的平房,本地客户说,雅加达的繁荣是分区域的,北部,南部算是雅加达作为印尼首都的CBD,因此是门面工程。东部就是贫民窟,千万不能过去,治安完全无法保障。
坦白说,除了看电视以外,这还是第一次如此直面贫民窟,在同一时空环境下,彼此的境遇会有天壤之别。这也是我真切的感受与生俱来的不公平,何其现实和残酷。
贫富差距之大,这是我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
晚上本地朋友请我们吃饭,是一对本地家境殷实的做布料的世家。父子俩共同在经营家里的企业,因为国内朋友的介绍,他们特意从泗水赶到雅加达来跟我们碰面,怎么说呢?这个距离相当于,对方从杭州赶到北京,这样的距离来跟我们见面。诚意满满的令我们很不好意思。
两个几乎不会说中文,但好在曾经有过留美经验的印尼人,带着多少有些口音的英文跟我们交流。
老实说,这英文听力练的我,每天晚上回到酒店都觉得脑袋疼。
他们姓李,老李先生非常风趣,开朗的风格,看上去年级也不小了,但是一直张罗着带我们去他们认为本地特别有特色的地方吃饭,甚至带着我们走走。
小李先生很帅,看着就非常阳光,我想象了一下有一天你长大了,大概也是这样一副心无旁骛,开朗阳光的模样。
第二天,老李先生还带着我们去到万隆的工厂,一路都是他的朋友带我们参观,交流,可以说毫无保留。
所以,本地人热情周到,这是我对这个城市的第二印象。
第三天,正好是我北大同学抽空接待我。他还特意买了野味给我尝鲜,说为了给我留下好印象,菜场都跑了三次。所以当天晚上在他家吃的饭。
吃完,我们还一起打了掼蛋。
一起来吃饭的,还有很多在雅加达发展的中国人。
我的同学在印尼已经十二年,十二年前他被华为派驻到印尼,后来结束合作之后,他认为此地发展潜力巨大,顺势就留了下来。
他语言天赋奇佳,印尼语,英语,中文(还包括闽南语,四川话),均熟练掌握。
更神奇的是,他的儿子,今年幼儿园大班,印尼语,中文和英语三门语言掌握的也是溜溜的。
印尼本地目前阶段性教育普及率并不高,普遍年轻人大概就到高中教育就结束了,因此英文能力和普世性都比较一般。
所以尽管这个国家,年轻劳动力剩余量极大,但整体受限于教育水平,工作能力效率差强人意。
说到这里,我的同学还一再提醒我,跟本地人谈业务,一定要反复反复确认,本地人的工作用心程度是非常弱的。
他给我举了两个例子,有一次他需要人加班,结果问了三个人,没有一个可以来的,都坚决表示回家。这是一。
第二,印尼政府是强制十三薪,也就是做满一年要给多一个月工资,往往发放的第二个月就没人来上班了,因为他们觉得我有一个月的薪资,等花完了再来上班。
这样的人比例高达80%,因此在印尼做任何事,不能太急,本地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准则就是“活在当下”。
关于,这个起初我听着多少有点觉得不能理解。但是昨晚我出印尼关的时候,真切的感受了一把。
好好的在排队,等着出关盖章。结果突然发现签证官起身走了,她真的穿上衣服就走了,几乎看也不看我们绵长的队伍,就起身不管不顾的走了,也没有告诉我们,要不要继续排?还有没有人来?就那样,穿上衣服,潇洒的走了。
你能想象这个景象吗?我都无法形容我的震惊,居然还能这样的!
华人和本地人的生活,文化之不同,令人大跌眼镜。这是印象之三。
印尼总共有2.8亿的人,其中3000万是华人。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印尼寻求降维发展机会。
中国人在印尼还是有很多发展机会,本地企业发展太需要华人那样拼命的工作精神,如果单纯印尼人“今日有酒今日醉”,那么国家效率肯定是难以提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人才拥有世界机会。所以,你现在读书,很大程度上就是让自己可以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现在来看,世界舞台也是一个可扩展的巨大市场。
我出差前,跟你一起上的“庄辛论幸臣”,里面主人公庄辛为了劝谏沉迷于当下的楚庄襄王重视国事,警醒当前国家所面临之危险,从蜻蜓,黄雀,天鹅及至到身边的同为国君的蔡灵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表达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居安且得思危”的治国理政之基本原理。最后我们还一起讨论并总结得出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盲点,那解决自己盲点的很重要的办法就是,扩展自己的视野,承认自己的盲点,想办法解决就行。但绝不能逃避或者是蒙蔽自己双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那都是自我欺骗的手段,后面是要吃大亏的。
所以,印尼人显然没有咱老祖宗的智慧指引和劝谏,因此他们还处于未完全开智状态,反应到国家发展,自然落后于我们也就有因可循了。
说真的,最近几次给你上古文观止,不知道为什么,感受到你强烈的懈怠感,甚至是抵触情绪。再也不曾像之前课上那样,积极跟随参与,之前每一次发问或者回答,你都要跟阿汤争个先,争个多。好像你少回答两句,吃多大亏一样。
有好几次,我都不得不阻止你多回答,而让阿汤参与进来。因为,你应该看的到,他也很想回答。
但最近几次课,你的反应很迟钝,虽然一如既往的抬杠,差别却很大,大量时间花在记笔记上,书上的笔记真的记的满满当当,可是我随时发起问题的时候,你一时间都会晃神,有几次甚至都问我,哪一句?
这令我很光火,每每这个时候,阿汤赶快出来救场,赶快接话回答。
一般来说,我不习惯中途课间休息,因为我上课习惯是不断发问,不断互动,很难让听课的人有机会溜号,这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两个小时。包括每次上课前我们一起朗读课文20分钟,都是为了训练你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你或者在反感的大概是我这样高强度的上课,因为并不轻松,随时会被点。而对于你习惯上文科要跑号的来说,其实我发现真的有点难。
我尝试着帮你找一两个你的同学来一起上,这样是不是能焕发你的新鲜感?我知道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因此不停的调整方式来唤起学习新的热情,这也不是特别新奇的事情,对于工作本来就忙的跟鬼一样的我来说,却是难度不小。
坦白说,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去准备课程,如果学生一多,我就得十万分保证输出内容,也就是连偷懒的机会都不能有了。本来针对你这个文科偏弱的来说,我其实大多数时候是裸备上课的,上课之前我跟你们是一样的,完全没有看过课本。
但愿你的同学们,无人响应。这样我既答应了你,又没有额外增加我的难度。
过去的十几天真的忙的团团转,从印尼回国的飞机上,那么狭小的机舱,那么狭小的位置,我还迷迷糊糊的睡了一会又一会儿,足见身体之疲倦。
今儿个早上原本好好的,突然又像那一年在成都,整个人晕的睁不开眼睛。
原本约定送你上学,因此而泡汤了。
正好趁机会又跟周姐胡聊了几句,关于如何和青春期的你相处,我也跟她吐露,儿子不想上我的课的烦恼,她表示同情,但也一再鼓励我坚持,不要被不懂事的你打倒。
她一再跟我肯定,小方你上的很好,我走过听到好几次,你要坚持,等阿澄后面一定会受益的,他现在只是不知道,只是贪玩。我们要一起帮助他。
好吧,你看,这就是家人,相互鼓励和支持,而不是相爱相杀。
不过,早上我请你帮助我,你也及时给我解了困,我想说,我感受到了你对我的关心和体谅,谢谢你,儿子。
工作日我居然因突发急症而获得稍事休整,但明儿早班我又要飞往厦门了。
让我们继续彼此加油打气,鼓劲儿坚持吧,只要方向是对的,那我们就勇敢的坚持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