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位乡下人推着一车梨子在集市上售卖,他的梨子味道甘芳,价格也有点小贵。
一位道士戴着破巾,穿着絮衣,来到这位卖梨人车前乞讨。
卖梨人呵斥他,他也不走,卖梨人很生气,便开口骂人。
道士说:“你一车有好几百个梨子,老衲只问你讨要一个,你也没什么大损失,却为何发怒?”
围观的人也劝这位卖梨人说:“是啊老板,你不如从这一车梨里面挑一个不太好的施舍给这位道士,他不就走了吗?”
卖梨人执意不肯,只是喝斥道士。
隔壁店铺的一位伙计见他们喋聒不堪,不胜其扰,于是便拿出钱买了一个梨递给道士。
道士拜谢后对围观的众人说道:“出家人从来不懂吝惜,我也有特别好吃的梨,等会就拿出来请大家一起吃。”
围观的人说:“你既然有梨,为什么不吃自己的呢?”
道士哈哈笑道:“因为我需要这个梨核作种子啊!”
话毕便拿起梨大口吃起来,不一会吃完后,手拿梨核,解下肩上背的铲子,直接在面前地上掘了一个深数寸的小坑,然后将手中的梨核放进去,覆上泥土。
又对着围观的人群说道:“哪位大哥可以施舍给我一些热汤浇灌梨子?”
于是便有好事者去隔壁店铺要来煮沸的开水拿给道士,道士接过来直接浇在刚才埋进梨核的土坑中。
万目攒视中,只见那个小坑中竟然真的冒出了一个小芽,然后逐渐长大,俄尔成树,枝叶扶疏,倏而开花,倏而结果,所结的果子硕大芳馥,并且满树都是累累的梨子。
道士直接从树上摘下梨子分给围观者,不一会儿就分完了。
然后道士又用铲子铲树,叮叮当当当的铲了很久,梨树才被铲断,他直接将梨树扛在肩头,从容的徐步而去。
道士刚开始作法的时候,那位卖梨人也跟着众人一起围观,兴致勃勃的伸着脖颈看热闹,竟然连生意都忘了做。
等道士扛着树走了以后,才想起自己的一车梨,回头一看却发现满满一车梨子竟然都不见了,只剩了一辆空车。这才醒悟,原来道士作法变出来分给众人的根本就是自己这一车梨子啊!
仔细察看又发现车子的车把也断了一根,看痕迹还是新凿断的。他心里又气又恨,急忙去追赶道士。刚转过墙角,却见一根断掉的车把被弃置于墙根下,他这才知道,刚才那位道士砍的梨木,原来就是他的车把啊!
抬头四顾,道士也杳然不知所在,市场上的人看到他狼狈的样子,都粲然而笑。
异史氏说:“这位卖梨人又吝啬又糊涂,憨状可掬,成为大家的笑料,这是有道理的。我经常看到那些没有官爵俸禄而又十分富有的人家,偶尔有亲戚朋友上门借些米粮,他们就不开心,并且说:‘这些米我都能吃好几天了!’又或者劝他救济危困,:讨些饭食给人吃,他们也会不愿意,计较道:‘这些饭都够十人、五人吃了。’甚至于连父母兄弟之间,也较尽锱铢,一点亏也吃不得。然而一旦他们被淫博迷心之时,则倾尽家产也不吝啬;当刀锯架在脖子上时,为了赎命也什么都顾不得了。诸如此类荒唐可笑之事,比比皆是,而仅只是愚蠢如卖梨人,又有什么可稀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