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
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译文】夜深人静,一个人坐下来观察自己的心性,这时才能消除一切妄念,只让自己的真实本性显露出来,每每在这个过程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然而,当自己的真实本性显露出来,才越发觉得妄念难以逃遁,于是又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极大的愧惭。
【点评】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主张无一事在心外,“观心”(省察内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理、认清一切现象及其本体,故而“一切教行,皆以观心为要”。在这段文字中,洪应明描述了自我反省的过程和体验:观心的最佳时机是夜深人静之时,观心的最佳状态是独坐。斯时斯境,最易排除一切私心妄念,发现真实的自我,由此领悟人生的真谛。但也恰在此时此境,人仿佛置身身外,那些曾经萦绕在心头的妄念清晰、客观地呈现在眼前,让自己都觉得羞耻和惭愧。歌手罗大佑在《耶稣的另一个名字》中唱道:“平凡有另一个名字/叫做你也叫做我/我们都在白天犯罪/就像夜晚的忏悔”,白天里,我们做事情,也不乏思前想后的过程,但主要集中于考虑行事的动机和方式;静夜独坐,我们更能够站到自己身外去想,对白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作出评判。可以这么说,我们在白天能够清楚地看世界、清醒地想问题,却可能活得不够清白;我们在晚上视野有限、心神收敛,却能够想得更明澈、更深刻。当眼睛看不到外在世界时,人会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内心。遗憾的是,现代都市的夜晚越来越明亮,现代人的脚步越来越匆忙,我们把夜晚当成白天的延续,我们每天早晨在闹钟声中醒来,我们很少有夜深人静独坐观心的体验,我们的心既无从体会“得大机趣”之乐,也难体会妄念难逃的羞惭。我们活得如此充实,却又如此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