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小,小时的记忆总是很模糊,也可能是印在了心底,一些片段有时会浮现在眼前。
八十年代的农村,解脱束缚的民农干劲十足,多劳多得,人们铆足了力气向着心中美好生活奋进,每家每户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逢年过节,人们欢天喜地,节味年味充斥在口鼻里,弥漫于天地间。
小孩子蹦蹦跳跳地唱着“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期盼着年的到来。腊八过后,过年的所有准备工作就开始了。赶大集,买年货,杀猪宰羊,热热闹闹。小孩子积累一年的馋劲,终于有机会释放,跟在妈妈身后,围着灶台转,一个刚出锅的大馍,一块拆下肉的骨头,总能让小孩子的心得到满足。
外出的亲人卡着时间点,在小年前赶回来了,这时家家户户屋檐下挂满腊肉、香肠,米桶、面缸、厨柜里塞得满满堂堂,鞭炮买足了,对联也请人写好了,万事俱备,就等过小年了。过小年是对腊八后过年准备工作的一次检验,每家每户都很慎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小年这天要祭灶神爷,乞求一家一年水火平安。
与往常不同,小年一大早,在妈妈的催促下,孩子们一个个都被叫了起来,睡眼朦胧中带到了厨房。厨房灶台后面的墙上贴上了一张崭新的灶王像,灶王像前的上桌子上摆着馃子,香炉里燃起了香。爸爸喊过孩子们,带头跪下来,磕头,孩子们也跟着磕头,爸爸嘴中念念有词,讲一些保佑平安的话。孩子们好奇地看着,叽叽喳喳的叨咕着,看着祭品流口水。妈妈严肃地说:“不要说话,不能对灶王爷不敬,他要是生气了,就不保佑我们家了。”孩子们吓得闭了嘴,对祭品的小心思也暂时收了起来。
祭过灶神爷,妈妈给每个孩子分配了劳动任务,打扫房间,地面、墙壁和屋顶都要打扫,要打扫干净彻底,扫除一年的晦气,干干净净过年。孩子们干得都很认真,里里外外忙着,妈妈收拾厨房,爸爸整理房前屋后的一些家什,一家人欢声笑语,热热闹闹。大扫除很快就结束了。
吃过早饭,妈妈在院子一角向阳的地方,挂起了浴罩,浴罩内放上大木盆。妈妈提来热水,倒进木盆内,顿时整个浴罩圆鼓起来,里面热气腾腾。妈妈催促孩子一个个脱掉衣服,进浴罩里洗澡。在嘻嘻哈哈地打闹中,孩子们洗完澡,换上妈妈准备好的干净衣裳,让孩子高兴的是每人最少有一件新衣服,过年的幸福洋溢在他们的小脸上,红扑扑的,冒着热气。
吃过午饭,妈妈开始准备蒸大馍。蒸馍前要烧面剂子,第一个要直接烧掉,算是是敬灶神爷享用的,第二烧好后要拿出来,掰开品尝,鉴定发的面加入的碱粉多了还是少了,如果多了馍会发黄,开裂,少了会泛酸,发不起来,只有加入碱粉量正好,蒸出来的馍才能又白又大。烧好的面剂子对于小孩子来说也很有吸引力,外面焦香,里面松软,争抢着要吃。妈妈为了满足小馋猫,往往会多烧几个。妈妈蒸的馍特别好吃,面贴在大铁锅上蒸,底下一层焦焦脆脆,上面松软有弹性,出锅就吃特别香。
俗话说“早过十五,晚过年”,小年也是年,重点是晚饭。腌制的腊货和其他年货要在这顿晚饭上尝尝鲜。炸馓子、绿豆圆子和酥鱼要在晚饭前完成,不耽误晚饭时吃。
馓子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美食。用盐水和面,揉搓成条,盘进有油的大盆中养面。养好的面柔韧有弹性,拉起面头,用右手在左手上一圈一圈缠绕,绕满左手,掐断面条,左右手配合,一边转动一边往外撑,盘在手上的面条在双手的发力下,越来越长也越来越细,等差不多了,挂到两个馓撑子上,另一个人撑着下油锅炸,边炸边抖动,细面条慢慢松散开,在油锅里滋滋冒着小泡。在面条即将变硬的时候,用馓撑子顺势一折,沿着对角折叠起来,炸至定型,撤掉馓撑子,颜色金黄时捞出控油。由于馓子酥脆,这样方便拿放,也更美观。馓子放凉后,要装入密封的塑料袋保存,才不会返潮,酥脆的口感能保持很长时间。既可以做菜,也可以当作零食。
炸完馓子再炸绿豆圆子。绿豆圆子有咸鲜香的口感。绿豆用石磨嗑成两半,浸泡后去皮,再用石磨磨成绿豆糊,往绿豆糊里加入小虾干、豆腐丁、葱薑盐及其它调味品,适当加入一些面粉,保持粘稠。用左手抓起一把,从虎口处挤出圆子的形状,用右手指抹起,放入油锅里。刚入锅的圆子是沉的,随着圆子成熟,水份被蒸发,慢慢漂在油面上,颜色渐渐变成金黄色,即可用捞罩子捞出控油。
酥鱼名子里有个酥字,却很少在外皮酥脆时候吃,很多时候会与豆腐一起烩着吃。大鲢、鳙鱼洗净,切成一寸左右的方块,加盐、黄酒和调味品腌透,裹上面糊,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控油。
绿豆圆子和酥鱼要放进一个透气性好的容器里储藏,防止发霉,这个专用容器叫“气死猫”。“气死猫”是用竹篾编制,圆形大肚小口,口上有盖子。绿豆圆子和酥鱼放进去后,盖紧盖子,在笼系上系上绳子,吊在屋梁上。家里养的猫是没办法偷吃了,家里的小馋猫也被管住了。
刚腌好出风不久的香肠最好吃,肉鲜香而不材,咬一口满嘴流油,腊香沁人。其他像腊肉、猪耳、头皮、舌头、排骨等腊味重一点吃才更好吃。
连续好几年,我家的小年晚饭都是六个盆菜、六个盘菜,意为六六顺,每年菜的内容大差不差。六个盆中有一盆汤,或甜或咸,一盆红烧鸡,一盆烩酥鱼,一盆烩圆子,一盆红烧肉,一盆清烩。清烩是猪蹄䠙肉煮熟,切成片,连同肉汤,加入黄心白菜一同烩,有时还会加入一些鸡蛋饺。六个盘菜为两热、四冷,四个冷盘有两荤两素。两个热盘一般为炒菜,如肉丝炒芹菜、炒木耳等。四个冷盘有两个是腊菜,香肠就是其中之一,另两个或为瓜、水果、耦、地梨子等。
过小年家里一般不会来外人,一家人按长幼顺序围桌而坐,酒用酒炊子加热,大人们饮酒,小孩子们吃菜,热热闹闹、温暖幸福。
现在小年依然在过,只是当年的孩子已长大成人,各自成家,很难再聚齐一起过小年。坐在一起吃饭的人,时不时地翻着手机,也不像以前热闹了。尝过了东西南北味,小年的饭菜也变得平淡了。
大家不禁感叹:现在的小年怎么没有年味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