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有感
静静的拜读陶老先生的文章,被“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这段话所深深的吸引,再次思考自身对教育的理解和做法,陷入深思。
某作文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学生却神情恍惚,无从下笔。当话锋一转,这么美的秋景我们怎能错过,走,一起去找秋天吧!把孩子带到校园,孩子们想一群群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再次回到教室,场面异常的热烈,每个孩子都想把刚才的收货分享给大家。一篇篇优秀的秋景作文,不一会就展现在了你的眼前。这是多年前随记里的一个小片段,今天读到这里,又一下子想到了这件事。学生不喜欢单纯的说教,不喜欢枯燥的讲解,教师在合适的情况下把课堂搬进外面,让学生走进生活,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作文课中的例子数不胜数,只有学生亲身体验的、亲自感受的才会激起他们的共鸣,才能做到有内容可写,而闭门造车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重孩子的厌烦心理,学生失去自驱力,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学校的各门学科教学都离不开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是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
教育离不开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教育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现在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反思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一味的刷题是不现实的、一味的灌输又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找准教育方向,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有机结合,是不是会有较好的效果呢?把握好课堂教学质量,在课下让孩子在生活中去探究、实践,把厚重的书本变得轻巧而有意义岂不是我们每位教育人所追求的呢?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让教育变得更加生活化,更加有意义,我们的孩子才会又更好的发展。
在陶老先生的指引下,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教育会发展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