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一般都有比较快乐的童年,那时候大多数家长不会“抛弃”自己的孩子长年在外打工,成群结队的孩子放学回家至少还能看见大人忙碌的身影。而当80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被迫“抛弃”了自己的子女,把养儿育女的基本责任,扔给了养育我们,给我们幸福童年的父母。
我们小的时候,虽然物质生活没有现在丰富,却时常是快乐的。上学放学都是成群结队,早上被父母叫醒,吃完妈妈做的饭,就跑到邻居的房前屋后大声招呼同龄的小伙伴,三三两两的结伴上学,路上会有红红的阳光,鲜艳的花草。下午放学回家,拿着镰刀背着背篓,帮父母割点猪草,傍晚牵着牛羊回到家,和父母做点晚饭,看看电视。初中一般要到镇里上学,早上会起来得很早,用背篓背着米和妈妈炒的一罐咸菜炒腊肉,叫上小伙伴,打着手电筒和火把,翻山越岭去上学。周末再背上背篓,一窝蜂的涌出校门,往往不会及时回家,而是在回家的路上要么下河洗澡,要么在山上玩牌,回去晚了免不得要遭到父母的责骂。周末是最快乐的,完成了父母的任务,可以成群结队,漫山遍野的玩,或是上山抓蛇,或是下河捞鱼,总有玩不完的游戏,享不尽的快乐。这种最纯真的快乐,估计也只有多数80后和部分90后可以体会得到。从某种程度上说,80后是幸运的,因为这种有父母陪伴的纯真快乐童年,估计将成为历史。
当我们长大成人,社会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让大多数人背井离乡,长年累月在外打工。很多80后都在远离家乡的城市里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但城市寸土寸金的拥挤空间却难以容下我们的孩子。而我们的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快乐的童年,却还要养育我们的孩子,但却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同样的快乐,因为他们不能像养育我们那样养育他们的孙辈。他们像照看宝贝一样照看着我们的子女,生怕出一点儿问题而受到我们的责怪。因为他们会顾忌儿子特别是儿媳妇的感受,所以会小心翼翼,万般溺爱。不能打不能骂,害怕伤到这儿伤到那儿。父母如此“小心”的照看我们的孩子,这不应该很好吗?但物极必反,父母无原则的溺爱,会让我们的孩子自我过早的膨胀,成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皇帝。没有亲生父母言传身教的孩子,心理很难健康成长,将来能否适应社会将是一个问题。而长期让爷爷奶奶严密看管的孩子是笼中的小鸟,孤独寂寞并不快乐。他们并不需要长时间的看管和过分的溺爱,他们需要和小伙伴们一起自由快乐的成长,就像我们的童年一样。
然而社会已经变了,那样的童年只能留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我们孩子的童年是孤独而郁闷的。爷爷奶奶时间很充足,为了孩子的“绝对安全”往往不会轻易放他们出去玩,就没有太多的机会和小伙伴自由玩耍,而几十岁的人跟几岁的人是很难愉快玩耍的。所以我们偶尔会看见不懂事的孙辈打骂爷爷奶奶的现象,这不光是溺爱的后果,也是小孩子在发泄莫名而来的不满,他们不可能理性的表达自己的诉求,说:“奶奶,你能不能别老看着我,能不能多给我一点自由?”而我们因为忙碌的工作而造成的缺位,也会让孩子更加的郁闷,为什么爸爸妈妈老不在家,难道他们不爱我吗?不是我们不爱我们的孩子,而是我们没有时间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但孩子幼小的心灵不会懂得这些,即便嘴上不说,心理还是很空虚的。任何动物都是父母养育子女,唯独人类,文明发展了近万年,到现在让父爱和母爱缺位,让孩子如何去适应?
父母养育子女是生命的本能,能够得到父母完整的关爱是人生中的一大精神财富。子女可以在父亲那里学到很多人生经验和做人的道理,父亲高大的形象让幼小的心灵有足够的安全感而快乐成长;母亲可以给予子女无尽的母爱,让子女在母亲的细心呵护中健康成长,这种爱维护着人类善良的本性,是形成善良人格的基本保障;子女从小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接受完整的家庭教育,长大了就能自觉的孝敬父母,并在社会上健康自立。这种人类延续了千万年的稳定社会模式,如今被时代的潮流打破了,很多家庭被迫放弃了这种传统的养育模式,让已经无法按照传统模式养育孩子的父辈承担他们承担过的“责任”。我们的孩子因此失去了很大一份天然的精神财富,没有这种天然的精神保障,他们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也许这就是他们这一代的宿命,等他们长大了,社会又将是一番别样的景象。
而我们,将养育子女的天责,被迫“推脱”给了我们的父母,当我们老了,我们的孩子会怎样对待我们呢?
男耕女织怀中娃,自古养儿为防老。
工业发展天地变,儿让母养老无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