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牛顿如是说。
“我看我自己,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找到一块光滑的小石头,就觉得开心。后来我才知道自己面对的,还有一片真理的大海,那没有尽头。”爱因斯坦如是说。
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家,把自己比作小孩,把真理比做大海,把发现的科学比作石子。小孩具有天真无邪、对任何事物都保持着新鲜感和好奇感,因此能够发现许多新事物;大海是由万千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小溪组成,浩瀚无垠,故能有容乃大;石子相对于整个大海来讲,侧面说明了每个人生命的有限性对于科学的无止境,渺小至极,微乎其微。
其实,伟大的发现往往始于对自己无知的认识,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
反观今天之教育,有多少人深深受其禁锢,又扼杀了多少人的童心。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是非之分、对错之别、成绩为王,因此,我们小时候听的最多的就是,“谁谁谁家的孩子多优秀,你看看你”,“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认真学习,不能看电视”(本来说好的可以看会电视),“今天的体育课改成语文课”(体育老师没请假啊),“做完了作业了,再做几道”(本来说好的,做完可以出去玩的),“才考了97分,晚饭不要吃了”(满分100分),“赶紧起床背课文”(周六周日本想多睡一会)……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经历过这些被美其名曰“都是为你好”的关怀,又有多少孩童目前正处于这种悲催的状况下。但我想问的是,你们真的了解孩子吗?真的是为孩子好吗?我想说的是,禁锢思想已经很可怕了,扼杀童心更令人悲痛。
塞林格在《麦田的守望者》里写到:“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快到悬崖边上市,我得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试着尊重孩子的需求,这样才能守望孩子的成长。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既然我们错了,我们也经历了这种错,并且深受其害,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为孩子们争取他们自由成长的权利,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变革的先导,正如我们的祖辈们为我们所做的一样。
救救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