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经历的二十几载中,我算是在最古老的棍棒教育下成长的。我爸爸只会说好好读书,别乱花钱,甚至还有别疯扯扯这样的告诫。从来不会出现这本书里描绘的那种让人刻骨铭心的教育,在我家,关于教育的告诫唯一一句就是好好读书。爸爸妈妈出生穷苦,不像书里描述的那样,即使出生贫困人家,也有满腹的生活经验。他们集齐了我眼里看过的农村人的所有特点,他们整天抱怨生活的艰辛,却又用尽所有的努力活着。在我看来完全没办法坚持下来的岁月,他们凭着老黄牛般的意志,坚持了几十年。
因此,我看到这本书时,我内心是震撼的,这本书里女性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无可指摘。不管是什么问题,他们都能凭着超越人群的见解,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里面描述的女性,几乎都是正面的。
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凯蒂的母亲,因为她正确的价值观把她的三个女儿都培养得特别优秀,虽然目不识丁,却能告诫女儿,孩子必须接受教育,并且在整个家族形成了教育尤为重要的观念。生活一地鸡毛,她有自己的信仰,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她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也可以重新开始。
凯蒂对爱情的态度也让我陷入深思。凯蒂因为爱约翰尼,不顾一切与约翰尼结婚,为此,她丢掉了自己唯一的好朋友,还让自己一生的陷入贫困潦倒之中。她选择了约翰尼,即使约翰尼在不作为,她都能硬撑着,辛苦劳作,与贫困对抗。她对约翰尼的爱是纯粹的,虽然曾经也一度陷入踌躇不前之中,但是想通了之后,便不再纠结,她是因为爱约翰尼的歌声,爱约翰尼的外表,爱约翰尼的多才多艺,既然这些条件约翰尼在结婚后都没有消失,那么为什么要在结婚后视而不见,只看到缺点呢。她全身心的爱着约翰尼,爱着与约翰尼的孩子。
茜茜的洒脱让我记忆犹新,她可以坦然面对所有的评价,好听的不好听的,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永远爱着遇到的每一个人,永远对生活保持着高度的热情。最重要的是,永远对生活有所期待,即使她的十个孩子都在出生的时候夭折了,这并没有使她自暴自弃,相反,越来越爱身边的人,越来越喜欢孩子,好在最终,她有了属于自己的孩子,这大概是上帝对积极生活的茜茜的回报吧!
这一家人,对孩子的养育,都是包容的,他们可以十年如一日的保持读同一本书,说出的诺言能够言出必行的遵守,但在我实际生活里,我每天的安排都是不一样的,那些十年如一日的行为,从未在我身上发生过。
从我所看到的书籍里,西方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天壤之别,我确确实实羡慕西方对孩子的包容性教育,也确确实实会怀疑中国的塑造性教育。但是无论是西方还是中方,书里所描写的与我亲身经历的存在着天壤之别。
我不知道为什么书里会把人写得那么伟大,在我身边,多数是高谈阔论的中年人,不曾听到过哲学性的价值观、人生观探讨。这或许是我不曾用心发现,也许年长的人曾多次给过我告诫……
总而言之,这本书让人反思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让人反思如何让孩子得到正确的成长,如果将来我自己有孩子的时候,我或许该时常翻阅这本书,从中汲取正确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