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记
三年前的九月,我以新生的名义踏入北大,带着自豪、紧张、兴奋的心情进入实验室。入学第一周的两个通宵让我刻骨铭心,通宵在医院陪护醉酒师兄,通宵在水洞做机器鱼实验,预示着我三年时光将在事务性工作和实验中度过。
的确,三年来处理过财务,做过双鱼效率实验,做过双鱼随动实验,做过真鱼实验。有过心酸也有过喜悦,水洞低鸣而又沉闷的环境让人精神压抑,紧急而又繁琐的合同让人焦躁不安。但是,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意的人或事,记住美好,忘记不好,人就会活得轻松快乐。因为记住生活给你的美好,你才能更好地善待自己。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当处理完财务,哼着小曲,带着轻松的心情进入图书馆。透过西侧一扇大玻璃窗,懒懒的阳光照进来,随手从嵌在书架里的文学著作中抽出一本中篇小说集,一个人安静的阅读,书中触动人心的故事,都是人生不可复制的光阴。
人到中年,时过境迁。能有机会进入北京大学这座历史悠久的图书馆,对于喜欢文字的人,这里应该是心灵栖息的港湾。我想,经历过城市的喧嚣,能经常在某个时刻,独自一人走进图书馆,静静的消磨那美好的幸福时光,这将是人生最惬意的事。那一刻,你会想起博尔赫斯的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当结束一天的实验,夕阳已至,满天红霞。从昏暗的水洞来到热爱的篮球场,犹如“文革”结束后,人民重见天日。夕阳向篮球场洒下金辉,整个球场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篮球在滚动、跳跃,溅起的灰尘和挥洒的汗水在余晖中舞蹈,亦如夕阳般温暖。
我喜欢那种大汗淋漓、场上奔跑跳跃的感觉;喜欢在球场上把一切烦恼抛到九霄云外,轻松愉快的感觉;喜欢如艾弗森般快速、简洁的突破,大幅度晃肩加蝴蝶穿花,接球后的急停跳投。梦想有一场如他般一战成名、一跨封神的壮举,希望继承他那种“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精神。
三年后的七月,我将以老生的名义离开北大。在进入五月的最后一天,走在充满喜庆在校园里,四处张贴喜迎北大建校120周年海报横幅,突然有种莫名的伤感、彷徨和自卑。工作7年再次进入校园,可能再也没有上学的机会了,还未拥抱就要离开。准备告别燕园的时刻,回忆总是翻江倒海。再也不能睡到自然醒,再也不能肆无忌惮的撸串喝酒,再也不用因为实验而纠结毕业。
再也不用上课了,再也不用去学校了。所以,在路上看到那些从教学楼出来,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学生,觉得他们好幸福。
“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毕业,面对未知的彷徨,谁知其中滋味?即便置身体制部门,享受国家俸禄,外表光鲜的背后,谁能体会他们的职责和使命。万家团圆时,他们值班待命;花前月下时,他们学习训练;国家需要时,他们身先士卒。即使处于包容的目光中,也只能涩然一笑。
随着改革浪潮的到来,体制编制调整,在外学习人员已属编余人员。改革结束,现在还是原来的那个“铁饭碗”吗?谁能懂得,那种面对毕业后的变化莫测,即使导师给我延期过渡的offer,依旧无法逃避离开的现实。或许你并不了解毕业工作的真实生活,但在繁华都市里,我亦是毕业生,也一样孤单彷徨。
愿每个毕业生置身大千世界,却依旧从容淡定。
这三年,渗透在血液中的岂止年龄,更多的是知识、思维和视野。北京大学,一所具有自己独属文化的大学,有崇尚真理之理性的严肃和冷峻,又有追求知识之活力的热情和激情。经历感受过后,我更加相信苏格拉底说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当看到他们站在国际舞台散发光芒的科研能力,看到他们认真学习、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科研态度,突然会发现自己如此的卑微、渺小,依然还在毕业论文的道路上苦苦挣扎。
我可以有千万种理由为自己辩护,基础差、委培计划、在职研究生等等,但当他们以北大人在百年纪念讲堂前合影时,我还是选择转身离开,或许这段记忆永远不会忘记,毕竟曾经向往追求过它,最后只能让它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转身离开,分手说不出来,蔚蓝的珊瑚海,错过瞬间苍白”。
希望我们还能偶尔聚聚,聊聊那些一起经历的事情,或许是尘封已久的八卦、回忆,我们细说品位,弥补那逝去的青春,纪念已经尘埃落定的过往。
“此去经年,岁月静好,愿依旧如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