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听说是用真人制造的,这是真的吗?那我告诉你,那当然不是真的。兵马俑是一种陶俑,按照活人的样子用泥捏制,以俑代替人陪葬国君,当然不是什么人都能以自己复制兵马俑的形式去陪葬的,而都是得有功的兵士或有功劳的文臣武将,如果让一些废物去陪葬,在地下该多丢国君面子。
看过兵马俑的人细细观察会发现兵马俑的规模虽大,但是装束很不整齐,多数就坡两片甲,护住前胸后背,大多数不戴头盔,头上就披一块布,有的有披膊有的没披膊,手上也没护手甲,可以说自我防护措施很差,其实这些问题都是有历史渊源的,就让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吧!
在春秋时期为啥说秦国落后呢,那是因为他们一直有用活人陪葬的习俗,而且陪葬的人都是国家栋梁,对国家算是一大损失,一个很有名的诗经就反应了当时的情况。
诗经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首黄鸟意思是在春秋秦穆公去世之前点名要子车氏三兄弟为自己陪葬,子车三兄弟都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勇士,还有能治国的本事,这样年纪轻轻被陪葬了,可惜秦穆公一生英明,做人厚道,老了老了犯了糊涂,老百姓写了《黄鸟》以发表心里的想法。
要说去除用活人陪葬的这种陋习还要等到战国,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被扣三十年回国后当了国君,后世人称秦献公,献公回国后想重振秦国霸业,搞改革,可发现这陪葬的人才和犯点小罪就要砍手砍脚,这样劳动力都没了,国家怎样发展,于是废除用活人陪葬的习俗而改成用陶俑陪葬,要不是秦献公那现在陕西临潼的兵马俑可能就是几千具化的不全的白骨,说到这几千年前被以陶俑代人的和现在有幸观赏兵马俑的人都应该感谢秦献公这改革。秦献公,您可能不熟但他的儿子秦孝公您应该熟了吧?如果还不熟商央您应该知道吧,商央变法就是商央和秦孝公这一搭档干成的伟大工程!
接着刚才,兵马俑里为什么那么多服装不整,各种打扮的服装都有呢,为什么不统一一下,原因是那个时候的秦国士兵上战场除过“吃”是公家的,像军服都是自带,有钱的就穿的好点,没钱的就穿的次点,装备自然不整,甚至有些还是光胳膊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