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日暖,百花齐放。树上的叶子日渐丰盈,浓荫蔽日的时刻仿佛指日可待了。
周素娥和赵新芹几乎同时要生了。
面对两个即将临盆的儿媳妇儿和一大家子人的衣食起居,王桂枝感到有点儿力不从心了。
想想到时候家里两个儿媳妇同时坐月子,其他人的吃喝衣着也不能耽搁,她头一次心里有些发虚,有点儿打鼓。她时常会想念起当年帮自己撑起大半个家的大女儿李瑞暄。
李鸣岐把王桂枝越来越焦虑不安的情绪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他知道妻子在担心着什么,也希望能够助妻子一臂之力。他的办法就是对外求援。
李鸣岐破天荒地把自己收拾得利利整整的,带上准备好的礼物,独自一人去郊外的赵家走亲戚了。
赵老爷见到头一回登门拜访的亲家,又惊又喜。他喜的是,亲家公头一回登门造访,贵客临门。他惊的是,亲家这么突如其来地登门,不知有啥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了?
两亲家在炕上坐定,一杯茶没喝完,李鸣岐也顾不上多客套,开门见山地直说出自己的来意。他对着满脸殷切的赵老爷说:“亲家,我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儿个是有求你来了。”
赵老爷和李家结亲这么些年,头一回听到李鸣岐嘴里说出来“求”字,他心里不由“咯噔”一下,担心着有啥不好的事情发生。
赵老爷毕竟见过一些世面,他心里翻腾着各种念头,脸上还是纹丝不动地保持着笑容,嘴里说着:“亲家,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当不起一个求字哈。”
李鸣岐轻叹一口气,慢慢地说:“唉,说起来还算是好事儿,就是要麻烦亲家、亲家母搭把手儿,帮帮我家里的那口子。”
赵老爷一听不是坏事儿,心里踏实了。他微微睁大眼睛,看着李鸣岐,等待他的下文。
李鸣岐简明扼要地把家里的情况一说,也提到王桂枝的日渐寝食不安。他告诉赵老爷,周素娥和赵新芹大约会差不多同时生产,到时候王桂枝的压力会太大了。
李鸣岐恳切地对赵老爷提出请求说:“等老大媳妇生的时候,能不能请亲家母去我家住上几天,帮帮我家里那口子?”
他两次说出同样的话,让赵老爷颇为动容。心想着,咱这亲家真是会疼自己的老婆子啊!他毫不犹豫地立刻满口答应,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到时候赵太太一定会去李家小住。
李鸣岐提醒赵老爷,要不要问问亲家母的意思?赵老爷摆着大手,大笑着说:“哈哈,亲家老爷你放一百个心吧。让她去陪闺女、照顾闺女坐月子,她是求不来的高兴呢。不用问、不用问。”
李鸣岐也不再纠结,和赵老爷商定了具体安排,吃了一顿丰盛的农家饭,带着赵老爷给装的粮食、蔬菜,喜滋滋地回家了。
王桂枝这才知道,李鸣岐竟然不哼不哈自己独自跑到郊外去走亲戚了。看着丈夫乐呵呵,美滋滋的样儿,她心里有点儿好笑,感觉他像是额外得到糖块的孩子,美得不得了。
晚上睡觉前,王桂枝吧嗒着烟嘴,听李鸣岐说着去赵家的事儿。听到后面,她才明白原来李鸣岐去赵家,是为了帮自己减轻负担,求亲家母来帮忙的。
她的心里非常感动。据她所知,李鸣岐这一生非常好强,平生不愿意低头求人,一切事情都是尽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如今,为了帮助自己,他竟然独自一人跑去赵家,去请求亲家、亲家母援之以手。
王桂枝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今生真是幸运,嫁给了这样一位重情重义、知冷知热的男人。这一辈子跟着他,自己算是没有经受大的苦难和艰辛。为他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开枝散叶,自己就是幸福的女人。
春深了,花飘落,果树枝头结满了小小的果实,预示着秋天的丰收。
一个暖风轻拂的夜晚,周素娥折腾了大半夜,生下了一个女孩儿。李瑞昭征求了李鸣岐的意见之后,给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取名叫李伟珍。
周素娥心安理得地躺在东厢房南屋里,开始坐月子。她头上绑着防风的帕子,每天等着王桂枝或者是即将临盆的赵新芹把食物送到炕头,除了吃喝、带孩子,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和新生的女儿一起睡觉。
周素娥觉得,这是她嫁到李家以来,最舒服的日子。怀孕的辛苦、生产的痛苦都值得了。不几天的功夫,她觉得自己的双手都细嫩光滑了许多。
没过多久,赵新芹也生了。她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取名叫李志国。几年来,赵新芹已经和李瑞昀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二十几岁,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赵家太太在第一时间赶到李家,放下包袱就接手了照顾女儿坐月子的所有活儿。她亲力亲为,任何事情都不假他人之手,无微不至地把赵新芹照顾得十分周到。
李瑞昀带着李志庆去上房西屋暂住,李志梅和老姑李瑞晶一起住在了上房东屋里间。赵太太陪着女儿住在东厢房北屋。周素娥带着女儿和李瑞昭照常住在东厢房南屋,只是门上挂着让人避讳的红布条。
自从赵太太来了李家,周素娥的心里开始不平衡了。赵新芹和周素娥都住在东厢房,中间隔着一间不算太大的厅堂。两间屋子的门上都挂着红布条,平时房门紧闭,闲杂人等不能随意进出。
周素娥的屋子白天只有王桂枝送饭的时候会进出一下。晚上,只有李瑞昭回家后,会在屋子里陪陪她。她透过窗户玻璃,看着赵太太忙忙碌碌的身影;透过门缝,听到赵家母女俩的模糊对话,周素娥心里由羡慕到嫉妒,最后心态有些失衡了。
周素娥觉得公公婆婆很不公平。大嫂坐月子,可以请娘家妈来照顾。自己头一回生孩子,只能孤零零地呆在屋子里,守着不谙世事的奶娃娃。相形之下,她不禁自怜自艾,委屈得不得了。要不是顾忌月子里不能流泪,她觉得自己都要天天以泪洗面了。
日子如水一般静静流淌,三十天仿佛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周素娥摘下防风头帕,换上一身整洁的衣服,抱着襁褓中的女儿,迎着初夏温暖而不燥热的阳光,走出了紧闭了一个月的房门,踏进了生机勃勃的院子。
她看看晴朗的天空,看看翠绿满园的院子,鼻子里萦绕着淡淡的花香。她看见大黄慵懒地趴在大槐树的树荫下,几只母鸡咯咯叫着在院子里散漫地觅食,几只小白兔在围栏里静静地吃草。
看见小白兔,周素娥又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亲,在自己生了孩子之后,只是来看了自己一次,留下点儿东西,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最过分的是,当听说赵新芹又生了一个儿子,母亲居然要自己加把劲儿,赶紧再给李家添个孙子。完全不顾及自己刚刚生完孩子,还在月子里。联想到赵太太殷勤、忙碌照顾女儿的身影,周素娥心里的不平衡越发严重了。
周素娥抱着女儿走向上房,迎面遇到挽着包袱的赵太太,王桂枝满面笑容地跟在赵太太身后,两人一起走出了上房。
“亲家母,这些天真是辛苦你了!”王桂枝一边走,一边诚恳地说:“回去请给亲家带个好。这些日子多亏了你们相帮呢。”
“亲家母,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还客气啥呢?”赵太太豪爽地说:“能让我来伺候闺女坐月子,我还得谢谢你和亲家呢。”
两人说着,同时看见了抱着孩子,呆楞在院子里的周素娥。王桂枝示意周素娥赶紧进屋,刚出了月子不好吹风的。赵太太只是礼节性地对周素娥点点头,脚步不停地走出去了。
周素娥心里倒海翻江般地情绪波动,莫名其妙地就觉得委屈,觉得自己被忽视、被冷落、被欺负了。她抱紧了怀里的女儿,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而且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坚定。
等到听见李鸣岐淡淡地说出:“老三家的,你今儿个出了月子,该干啥就要干啥了。等你大嫂出了月子,你们就照常轮班吧。”周素娥觉得一股怨气从心底而起,差点儿就要冲出嘴巴,说出一些大逆不道的话来。
周素娥觉得自己刚出月子,婆婆就把赵太太送走了,摆明了是让自己接手照顾大嫂坐月子,真是太欺负人了!她完全没有想过,她刚生完孩子之后,赵新芹挺着即将临盆的大肚子照顾她,直到自己生产为止。
她只觉得自己委屈,没有想过赵太太放下一家老小来照顾女儿,使得王桂枝可以腾出手,有精力和时间更加周到细致地照顾她周素娥。
李鸣岐考虑到周家父母亲平时压力比较大,就没有麻烦他们放下家里的事情来帮忙。可惜周素娥完全体会不到这种关心,也就丝毫没有感激之情,只有越来越多的怨气。
她的这种情绪导致了她自己,以及她的小家庭走上了一条人为的坎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