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认真,所以高效
------不可思议的德国人(效率倍增的秘密)
翠绿色的封面和活泼俏皮的排版,让我一眼就从书城众多的书摊上看到了这本书,稍稍翻看,内容很吸引,毫不犹豫纳入囊中。
花了一周的业余时间阅览,收获颇丰!仿佛向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耳目一新!
其实书不厚,是我太慢了。
德国人一年的带薪假期竟然多达40天左右,男人的护理假达到6个月,女人产后可以申请在家工作制,也可以申请半天工作模式,这样的行为可以持续2年。
德国公司普遍下午三点下班,为的是接送和陪伴孩子及家人。
德国普通员工休假时,是完完全全休假,不接公司电话或邮件,不处理公司事务,均由他人代劳。
德国的节假日和周日商店关门,理由是商店员工也需要休假!
是真的执行,不是说说而已!如果不执行,上司会受到处罚或评差,公司会被投诉等等,多层次的劳动法规严严实实的保护着这个规定,使其得以执行!
他们好悠闲啊!可是他们的经济为什么还这么发达?劳动生产率还如此之高?他们的天气也不是那么温和,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很冷,按说,这样的天气,人们更宁愿在家呆着不干活啊。
德国人重视个人生活,大多数德国人的性格都很认真,就像大家普遍调侃的这是个“工程师国家”。从此处分析,似乎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重视个人生活,必然重视个人时间和休假,三点下班也就不足奇怪了!拒绝随意侵入个人生活,比如:休假才不会接公司电话呢(至少普通员工如此,高级管理人员做不到)!
德国人崇尚节俭,因为节俭也是高效化的手段之一。我们认为购物逛街是娱乐消遣,节假日的最佳安排也往往是购物活动。可是,德国人认为购物是生活必须动作之一,最好安排在平时,不要安排在周日这种休闲时光。周日这种个人的大块时间应该用来全家人一起郊游活动,比如,自行车全家游,野餐,运动!
既然又重视个人生活,但又认真,所以德国人一定要在高质量工作后方能休假,所谓工作要做到极致,个人休闲也要休闲好,两样必须同时达到。德国人喜欢高效,事务安排(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以分钟计算的,不会迟到,事先计划,反感杂乱无章,尊崇秩序。为了达到有效,喜欢深入思考,做事直击目标。比如:德国的工作氛围很好的诠释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比起加班而得来的工作结果,德国公司更赞赏不加班但又达到工作结果的员工,这条评价标准切切实实在企业中执行。德国公司会在每天指定时间后关掉服务器,员工无法访问,更不要提如何工作。德国法律甚至规定了每天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0小时,一旦有组织的让员工超过10小时或周末加班,企业主应负法律责任(除非特殊情况)。德国人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获得收入!仔细想想,所有的办公文具类产品德国和日本的最好最丰富,因为这两个国家都爱分类整理,而分类整理恰恰是高效的手段之一!德国人极度讨厌将时间浪费在找东西上。
为了高效,德国人爱思考!爱思考促成了德国成为机械、汽车大国,也直接促成了那么多哲学家、心理学家、思想家的出现,也促成了那么多发明。
为了高效,德国人重执行。只要是想好的,一定执行。比如,如此长的带薪休假通过法律实现,有强悍的“工会”监督,有专门的监察部门不定期不打招呼的抽查,有明确细致的劳动法律保证。而不是说和执行差了一个“太平洋”。
当然,这套思维逻辑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德国服务不咋的,因为休假导致停工现象时有出现。德国虽然发明多,但大多由其它国家最终商业化了,而不是这些最初的发明者,某种程度上他们对商业模式和商业化思维的研究相对少。
这本书谈不上如何深刻,但大量的事实数据,以及久居德国的外国人视角,还有不时与日本社会的对比视角,都使读者更能理解,更能吸收到精华。书一点也不枯燥,可读性强,属于一口气想读完的那种。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评价,而是书能给自身带来多少收获。我们平时接触到真实、有效、普通的外国日常社会生活资料也没那么丰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这一点上说,不可多得,值得推荐!另外,如此有可读性,一旦展开扉页,你就舍不得放下了!
感兴趣的,就读读罢,让我们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印象和模糊!擦亮自己的眼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