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文字更新似乎停下了,但每天打开《简书》,“消息”旁边都有红色的数字,打开之后不是评语就是关注,要么就是打赏,或是“其他提醒”栏目收入了某篇文章。
我想这就是《简书》改版后带给写作小白们的鼓励吧!不知道小伙伴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感受呢?
最近我们当地的旗袍沙龙在招募新会员,也许是我的积极表现吧,会长(一位资深纸媒媒体人)把新人联络的任务交给了我。每天都有人电话咨询,加微信报名,就这样半个月的时间将近百名加入者。
这是我们旗袍沙龙自2010成立以来(每年春天都招募一次),招募人数最多的一次。
但就像任何一个社群一样,总归会有一些人离开,一些人留下。那些留下来的,跟着团队,沉淀两三年后,就大变样了。比如茶艺组的,有的找到了更好的平台去发展了;走秀的,也有能力组建自己的小型表演队;讲解组的也有胆子去接受挑战,找到一份和讲解相关的职业;更有一位美眉通过几年的锻炼成长为一名省人大代表。
这是不是有点像简书这个平台,能在里面沉淀下来的,迟早都会有一鸣惊人的那一天?
这次招募中,有一位来自戏剧服装公司的女士,她说人到中年要特别修炼内在的气质才能穿出古典服装的韵味,我深以为然。
大街上靓丽的女性并不缺乏,但真正有内涵的并不多见,其原因就是缺了内在这点东西吧!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内在气质,是许多人为之向往的呢,也是在人群中跳脱出来的独特魅力。而这一点是别人无法教的,就好比写作,我们可以模仿别人,但终究要走出自己的路。
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穿起旗袍,身边熟悉的朋友都会说,就喜欢看你穿旗袍的样子。她们会说你的气质跟旗袍特别搭。
其实我自己并不知道我是否适合穿旗袍。记得几年前刚刚加入旗袍沙龙的时候,我一件旗袍都没有,我不敢去穿,觉得自己hold不住。
在旗袍小姐妹的鼓励下,慢慢尝试,我有了第一件旗袍,当我穿起第一件的时候,羞怯不敢正视别人,怕自己的浅薄轻慢了旗袍。但不想却受到身边人的夸赞,她们说你很适合穿旗袍。于是一件又一件,以至于现在有十几件。
渐渐我喜欢上了旗袍,觉得一件旗袍可以让我省去很多的麻烦。我不用再去选这件衣服、那件衣服。我只要选一件心仪的旗袍就能够让自己不再为穿什么而犯愁。况且旗袍也不会那么轻易被淘汰,一件旗袍可以穿n年,只要自己的身材不走形。事实是,只要你穿上旗袍,你的身材就不太容易走形,因为旗袍会提醒你,让你不再贪吃,且要多去运动,才能保持那个良好的身段。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羡慕寺庙里的僧侣,他们的一件僧袍就解决了所有穿衣的烦恼,不必为今天搭配这个明天搭配那个而费尽脑力,尽管费尽脑力依然看不到理想的自己。
而现在通过一袭旗袍,我解决了春夏秋三季的穿衣难问题。
为了能够配上旗袍的雅致,我愿意去完善自己。“坐、站、走”尽力去保持一种优雅。待人谦和,温文尔雅,助人为乐等等。在集体中多承担一些事务,始终告诫自己多去承担就能多成长,多承担才能磨掉那些浮躁。这些看似比搭配衣服更费脑力,但却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我承担了读书和讲解两个组的组长,通过读书和讲解提升了自己的内在修养,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小伙伴们,和她们一起成长,使我在旗袍沙龙有了一点人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经典诗句不是说说的,认真去践行,就会赢得人前人后的一致认同。
写作也成了我在人群中的加分技能。在灿若星河的简书里,我是一颗黯哑的星,籍籍无名。但在我的周围,能写点文字的寥若星辰,也因此我成了她们心目中的“才女”。
在她们面前,我会因此而有点小小的自我膨胀,这时就必须要回到简书,看到屈指可数的阅读量,也看到真实的自己还处在一个什么状态。这时就会扬起勤奋的小蹄子,追赶着简友们。
这时候写作就像穿在我心里的一件旗袍,写出优雅的文字成了我的追求。
旗袍与简书成了我穿梭在现实与虚拟间的两件生活必须之物。
【齐帆齐写作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