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学回忆录》,木心大力推崇《楚辞》,出于好奇,也基于对屈原的敬仰,我也便读了《楚辞》。
初读,磕磕绊绊,甚难理解。生僻字,典故颇多,手边不能少了字典和手机。一下子读完还真做不到,我即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天三五句至七八句不等。即使这样,有时候也极难读下去。白日里,人声喧哗,琐事颇多,也没有那个心情和耐性,思索良久,我决定早起,如高中时那样,跟着网上音频大声读出来。
如此,坚持了一段时间,效果显著。
《楚辞》这本书,认真读并深入进去后,我方知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极力推崇并赞赏之,为什么她历经千年依旧魅力四射。
从那些散发着智慧的文字中,我仿佛看见屈原满怀爱国之心而无人能解,气质高洁却被人诬陷,甚至因为貌美而被“众女”嫉妒,“谣诼谓余以善淫”。但他依旧“虽九死其犹未悔”,不改初衷,为楚国四处奔走,广储良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表明了他对理想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努力。而他那“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以为佩”,并“乘骐骥以驰骋”,且峨冠博带,都直接或间接地勾勒出一个不为世人所理解的高能异士形象。
《楚辞》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笔法空灵,往往以物喻人,以神话做背景,把自己放置于此完美无暇的境地,从而抒发笔者志存高远的理想。由此可以看出,屈原名符其实开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文风。以前的我只是听说,今天才是切切实实地真心佩服!
当我读到“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时,一副绝美的画面即出现在我眼前。
屈原,一位神仙般的人物,羲和(日神的驾车人)为其驾驭着由四匹虬龙拉着的凤车,让望舒(月神的驾车人)和飞廉(风神)在前方开路,鸾鸟凤凰为其警戒,雷师做准备断后。那样一壮观恢宏的景象,也只有神话中的王者才能做到吧!但屈原就有此本事,让你犹如身临其境,或者自己穿越到那个时空。
此种笔法值得我们借鉴!
另外,《楚辞》惜墨如金,用词之准,之精妙,世所罕见。
“恐美人之迟暮”句中,“迟暮”一词无可替代,形象逼真地再现那种美色不再的担忧。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其中“太息”,“掩涕”,“哀”几个词也同样精彩,用词尺度把握地恰如其分,让人拍案叫绝!
诸如此类的太多太多……
而木心亦惜墨如金,是否来自屈原的影响呢?我想应该有吧!
屈原的才华,不仅止于他的政治抱负,他的博览群书,知识底蕴之厚重,思维之开阔,构思之巧妙,无不让人为之叹服!在当时年那个年代,谁会如他一样神游万里,把一些神话故事,人物,典籍,随手拈来,置于文中,增香添色?恐怕老子也做不到吧?老子也只能对着自然发狠使一些无奈的力,对着万物长吁短叹。
于文学,不读《楚辞》,不解屈原,那可真枉称“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