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从0到1的可选良策》--793字
模仿,乍一看似乎与社会所倡导的创新、原创相背离了。然而仔细琢磨,那些始于模仿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小到以一个新人的身份进到一家公司,总需要一段时间去模仿老员工,以快速融入到新团队;大到全球知名的企业,比如阿里、腾讯,这些公司在初创期,也是模仿了国外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
对我而言,模仿是个中性词,它更像是推进事情从0到1顺利过度的策略。
3年前,我从一家团购公司的策略岗跳槽去到另一家大型电商平台做电商运营,负责美食频道的构建和运营工作。尽管前后两家公司同属于互联网行业,但公司商业模式截然不同,再细化到具体运营工作的内容更是大相径庭。除了数据分析、项目管理、人际沟通等通用性技能,我可以,涉及到新公司电商具体事务的工作,我几乎一无所知。若想快速适应并胜任新工作,我都必须从头开始学。我一口气下载了十几个电商app,仔细研究每个软件的主页UI布局、广告位分布、促销活动、引流活动、频道分布、商品卖点文案等等。就这样近一个月时间,通过研究和模仿,我基本摸清了一个品类频道的基本结构和商品促销常规形式等,并可以独立完成频道运营的日常工作,完成了我转型做电商运营从0到1的过程。
《深度阅读》这本书,则更系统地阐述了何为模仿、模仿目的、模仿对象和模仿方法等。其中,关于如何有效摆脱模仿后遗症,作者井上达彦提炼出了三个境界:守、破、离。
第一阶段,守。即通过深度模仿,积累最底层最基础的知识结构。关键是找准模仿对象,只瞄准最典型做优秀的对象去模仿,并与之看齐。
第二阶段,破。即模仿追求形神具似,边模仿边研究,找到痛点、弊端,这些就是创新的突破口,并敢于嵌入个性化的创新实践。
第三阶段,离。即,做颠覆式的创新,不破不立。基于创新实践的层层推进,最终跳出模仿对象的模式框架,以全新的理念和形态呈现出来。
总之,无论个人还是企业,模仿是其进入全新领域快速打基础的可选良策。善用模仿,则利导于新;不善用,则如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