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许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和人生的分叉口,总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但又急需找到一份工作,为了获得经济收入,为了摆脱别人口中“啃老族”的称号。
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职业规划这个概念,有的话也只是大学职业辅导课上,听完老师ppt和一大堆东拼西凑言论的作业。那种大言不惭地写着“毕业后,我要成为一名销售员。一年后,做到销售助理。三年后成为销售经理。五年后成为区域销售明星”的厚厚的稿子。
没有行动,谈何规划,或者执行起来敷衍了事,谈何蓝图。所以,许多人的规划并不奏效。
更多人没有规划草草上路,秉着“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这种也无可厚非,有些人在尝试的路上就真的找到了自己适合并喜欢的职业。但更多的是短期内换了好几份工作,什么都能做,又什么都不能专一。更有甚者,而立之年,还在频繁换工作,家庭急需稳定,自己却无能为力,心力交瘁。
所以,那些早早地做好规划的人,真是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当别人还在东张西望时,他已经凭借四年的学习积累了知识体系和初步掌握了学习结构。当别人才找到满意的工作时,他已经摸索工作一段时间了。当别人开始在一个岗位上稳定下来时,他已经熟悉了工作流程和性质,正进行下一阶段的成长。当别人熟悉工作时,他已经炉火纯青。就这样三年、五年一直到十年以后,两种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做好规划的人分两种,一种是依靠自己的自我认知和摸索,形成了自发而又强烈的职业志愿,比如“我一定要当老师”、“我当然当翻译”的这种。还有一种是依靠职业规划师或者身边亲朋好友的帮助,摸清了自己的情况,对未来有一定方向的人。
无论哪种,其实都很好,依靠自己的力量,靠的是决心和经验,依靠别人的力量,靠的是扬长避短的精神。
2.
职业规划师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职业,美国已经成气候,中国还在小范围作兴。假设每年新增毕业生700万,按照每1000人配备一名职业规划师的规则,理论上需要7000名。这还不算上已经工作的人。但事实上,除了一线城市有水平还行的规划师,二三线连杭州这种经济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都很少见。
这种情况部分是因为职业规划师的收费高于居民的收入水平。假设在杭州一位女生月收入5000(这也不算低了,中等水平),房租1000(这很低了,基本在比较偏的地方),伙食费1000(不算低也不算高,按照平时在家煮饭偶尔打牙祭的情况),交通费、娱乐费、置装费、水电费500(也很省的情况),还有留500元作存款。按照行内收费规则,2000元是入门级别的收费标准,估计客户并不会投入2000,一般选择300-500每小时的咨询。
这样的咨询基本是通过一次电话沟通,因为客户和咨询师一般不在同一个城市,而一次沟通最多2小时,因为这是按照小时计算的。2小时能说些什么?没有前期细致的沟通和各种细致的了解,单凭一次电话沟通,缺乏表情、肢体语言的判断,也是对未来人生决定的不负责。咨询师一般会让客户拟出几种向往或者心动的职业,让客户分析可行性,辅以意见和判断。挂了电话,没了咨询师的监督,客户会日复一日地执行之前的计划么?
而比较好的咨询过程,则包括对客户进行详细的前期沟通了解,确认付费合同,进行案例沟通,咨询面谈,后续3-6个月专家服务解决实际职场问题的步骤。这是我所知的比较常规比较合理的服务流程,而这样的流程,需要支付规划师4000-8000的费用,这对城市打工族来说是非常奢侈的。能付得起的也只有比较富裕的中层以上人士。
再说好不容易下决心咨询的人,一到两个月的钱虽然交出去了,也查看过关于职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师的种种资料,但心还是非常忐忑的,万一他给我的分析报告并没有什么用呢?万一过了一段时间我还是原地踏步呢?万一我后来觉得不值得呢?
这种疑问对自己和职业规划师都是种打击,因为没有人能确保一份规划在未来的时间内一定会起作用,而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3.
面对客户的疑问,职业规划师一般是这样回答的,相信我的自然会相信我,但是即使你不相信我,我也一直相信我的建议会对你有帮助。
的确,即使是资深规划师,给对方起的作用不是让他从年收入5万一跃成为年入50万的职场精英,让小学教师成为叱咤商界的大佬,只不过是根据你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这种改变,有时只是一个观念的变化,心境的转变或者是一次微微调整。
职场十年人士的案例是职业规划师公认比较难的。印象比较深的案例,35岁的国企老油条,多年来屈居路面检测的工作,看着昔日下属一跃成为自己的上司,升职无望,内心抑郁不甘。家庭陷入倦怠期,自己十多年来并无其他经验和技能提升,业余生活枯燥无味,直觉人生满腔苦涩。
规划师给他的路并不是跳槽这样的大动作,也不是另辟蹊径创业。而是让他业余报培训辅导班,提升自己的学历,内部或者其他路线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因为根据测评还有规划师和他的谈话,他是喜欢激励别人的社会型的人,而不是闭门造车的研发型的人。而且一开始他的种种烦闷其实是源于对下属上位的嫉妒和愤恨,规划师让他调整自己的心态。
这些措施让我想到机会其实就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在原来的基础上添砖加瓦,经过心灵的历练,让生活蜜里调油。而不是一山望着一山高,心不安稳,不踏实。
4.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第一职场网的职业规划师杨毅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小伙子接近30岁还一无所成,频繁换工作,没有一项能够定下来。因为他感到而立之年的危机和需要稳定的愿望,所以他来第一职场网请求规划。
第一职场网是一个比较屌和特立独行的规划网,客户还要看资质,接近十年的工作经历,一无所成的人,被他们看作是无可救药的客户,平常将这些客户干脆利落地踢出服务候选人名单。鉴于这位青年的可怜经历,杨毅教练出于同情,破例准备接受他。结果,他说需要一周考虑,一周后又说不想做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改变了心意。这时,第一职场网的人已经对他失望透顶。
其实,严格上来说,职业规划并不是非做不可。爸爸妈妈那代,谁把这么时髦一词挂在嘴边?哪个不是踏踏实实地在岗位上努力工作,即使那份工作一开始不擅长,即使那份工作环境不好,依然坚持着,默默奉献着。而且,亲戚很多学历并不高,靠着自身能力,融入了工作岗位,升职加薪,一路高歌。
但现在既然有这么一种职业,有一种可能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未来的方向,那还是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地规划未来。
杨毅教练提倡的是早点规划,外国的大学生都是以年为单位作职业规划的,大二、大三就在积累职业技能,投简历,参加面试并不断接受落选、被刺激、进入面试、被打击、被认可的现状。他建议大学生从大二、大三开始作规划。第一职场网,6个月加强型的在校生规划是4000不到,力荐型是3000不到,我看过小部分资料。一个本身条件不错的女生,列出自己的性格优势和劣势,努力的方向,各学期的规划。看起来执行目标比较多,可行性也强。
5.
虽然大四比起大二大三晚了一两年,但比起已经工作的人,我们还是有优势的人,年轻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加上我们找专业人士做的方向性规划,未来一定可以。
我是二本院校的师范专业,在校没有获过奖学金,也没有加入过学生会或者社团,因为当初没选上。也没有任何特长,不会写作,不会唱歌,不会教书,hold不住小学生,不会ps,不会跑步,不会……惟一的实习就是学校布置的实习,选的是最近的小学。每天不干什么,除了必须要听的课程,其他时间在休息室玩手机。
回家考编考了三次,两次进了面试,成绩中不溜秋,最后一次笔试也没过,排名比之前还差。在家啥都不想复习,因为不喜欢,秉承着这个借口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压力大的时候就是父母和亲戚轮番问我今后的打算,不想当老师,他们问我要不要去当月嫂,外贸公司或者找老师复习。统统都不想要。
压岁钱只有3000,抠了2000找资深规划师是没有希望的啦。暑期在我们这个小地方也没有地方可以兼职,想赚到另外2000简直是做梦。资深规划师让我去找2000预算内的规划师,可我犹豫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了么?但转念一想,应届生的规划是最好做的,难不成一般规划师连这种水平都没有么?另一资深规划师需要4000费用,只提供三个月后续沟通服务,又纠结三个月比起前面的六个月好像少了点,这两者到底哪个适合我?
启动的心有,因为资金问题会延迟一会会,但是拿下某个心仪的职业规师的目标一直徘徊在我脑中。有同我相似经验的小伙伴们,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