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一篇美文,也是历代名篇,“世外桃源”的成语大家耳祥熟,“世外桃源”的美好梦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激荡。
这样的名篇老师得想法子领着孩子们美美的读,美美的背,美美的赏,美美的写。直到让他们深刻的记忆到骨子里,将来永不忘记。无论多少年后,提到《桃花源记》,心里都有那么一种博学多识的欣喜。
为此,我用了探究式读写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学习。
下面是我的小案例。
一,学生们自己结合注释整理最基本的知识。
以一个学生的整理笔记为例做个展示:
作者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词句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顺着、沿着。
行:行走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见。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又,再。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欲:想要。
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尽,完,没有了。
便:于是,就。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舍弃,丢弃,
初:起初,刚开始。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只。
行:行走。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平:平坦。
旷:空阔;宽阔。
屋舍:房屋。
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耕种劳作。
衣着:穿着打扮,穿戴。
悉:全,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黄发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大惊:竟然很惊讶。乃,竟然。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通“俱”,全,详细。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通“邀”,邀请。
咸:副词,都,全。
问讯:询问消息,打听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率:率领。
妻子: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妻:指男子配偶。子:指子女。
邑人:同乡(县)的人。邑,古代区域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绝,绝处。
复:再,又。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遂:就。
间隔:隔断,隔绝。
世:朝代。
乃:竟,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为:对,向。
具言:详细地说出。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叹惋:感叹、惋惜。惋,惊讶,惊奇。
余:其余,剩余。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
去:离开。
语:告诉。
不足:不必,不值得。
为:介词,向、对。
既:已经。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
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达。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
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
遂:终于。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高尚:品德高尚。
士:人士。
也:表判断。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 计划。
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
寻:随即,不久。
终:死亡。
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二,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深层次的含义,领悟作者写作的主题。走出课文,了解更多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故事。
如学生整理的资料:
1:创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年),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2: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
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
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认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它所暗示于世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这虚渺灵奥之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世人是难以揭晓的。它的开而复闭,渔人的得而复失,是陶渊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谜,“惹得诗人说到今”。可是,他又在《桃花源诗》中透露了一点消息,说“一朝敞神界”之所以“旋复还幽蔽”,乃是因为“淳薄既异源”!原来桃源民风淳厚,人间世风浇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苏轼《和桃花源诗序》),玷污了这块化外的净土,即使像刘子骥那样的人间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机缘。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3:《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4:艺术特色
语言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手法
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风格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这些资料非常容易查找到,但是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查找远远好于老师查找。
三,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改编课文。
指导:
1:改编角度:
捕鱼人
村中人
刘子骥
2:训练点: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场面描写
3:改编形式:
剧本
叙事散文
4:关键句子:
忘路之远近
土地平旷……
男女衣着……
设酒杀鸡……
问渔人,乃大惊
……
5:要求,可以任意找自己感兴趣的点,发挥想象,写出细节。
叙事清晰,情节合理,详略得当,富有想象。
学生例文:一(从捕鱼人的角度)
《桃花源记》
张思琪
我,生活在太元年间,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和年过六十的老母亲相互依靠地过着简单的生活,但生活并不富裕。家里小到十五来岁的,大到六十岁的老翁都被被迫征兵了。家中只剩下我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贵人家的女孩子从小没有干过什么活,那些粗活累活都交给了下人去完成。而我的父亲和兄长在我小时候就都离开了,那时的母亲独自拉扯着我,现在,母亲年纪大了,下不了床了,走不了路了。于是,我就挑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在小时候父亲还没离开时,他曾教过我怎样捕鱼,我靠着仅存的记忆,开始每天捕鱼养活自己和母亲。久而久之,我本纤细的手指而现在却布满了茧子,我没有任何怨言,就这样一天一天艰难地过日子。
一天的清晨,天还没全亮,我就起床准备捕鱼了。我和从前那样把晾晒好的渔网放到渔船上,踩着岸边被露水打得泥泞的土地摇摇晃晃地上了船。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努力把眼睛睁大,我把渔网往船上一扔,站在船头撑船。清晨乳白色的浓雾笼罩着整个湖面,我点着一盏灯,但也只能照亮一小块地方,平时再熟悉不过的湖面,现在是这么的模糊。我顺着湖面恍恍惚惚地划着船,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
当我再次清醒时,眼前忽然出现的一幕给我带来措不及防的陌生感:湖面依然是那么宽广,两岸是开着满是桃花的树林,盛开着的桃花花瓣尖是乳白色的,然后颜色越来越深,最后过渡成像胭脂那样的红色;还有的桃花还没有开放,还只是含苞待放的花苞,每个花苞都是那么的丰满,仿佛这些花苞会在一瞬间开放。桃花林中没有别的树。微风一吹,这世间仿佛下起了桃花雨,花瓣落到了我的船篷上、我的肩膀上、我的鼻梁上,迎面扑来了窒息的香气。那些飘落在湖面上一瓣一瓣的花瓣,就如同一片一片的小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由的漂游。桃花树下布满了桃花,像是铺上了一层粉红的小路。我静静地看着湖边的景色,有一种置身仙境的感觉。
我想探索这个林子深处的奥秘,就随着水波前进。湖面越来越窄,最后,只容得我这条船通过。溪水两岸的桃林到了尽头,溪水就是从这儿发源出来的。面前有一座高大的山挡住了我的去路,我定睛一看,山上有一个小洞口,洞里面仿佛散发着光亮。好奇心迫使我下了船,我把船只栓在岸边,自己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我一个人通过。洞壁上不断着低落着水珠。我又向里走了大概几十步的样子,周围忽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我眼前的又是一番美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房舍后还有一个用篱笆圈起来简易的养殖场,鸡鸣狗叫的声音处处可以听到。一条小溪缓缓的流淌着,小溪的周围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子之类的。田地中还有打扮类似农民的人,他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有的人围着头巾,卷着袖子和裤腿,手里拿着幼苗,耕田劳作。田间的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外的人完全一样。老人们都围聚再院子里,相互啦家常。孩子们在平旷的土地上做着游戏,相互追赶。他们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不忍心想到我的生活,心头不自觉地一紧,鼻子一酸,落下了一滴眼泪,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羡慕。
这里有几个人发现了我,立马走了过来,从他们脸上的表情,我可以看出他们对我的到来感到非常惊讶。他们友好地想我打了招呼,问我是谁,又从何而来。我简单地想他们介绍了我的身世,又详细的把我今天奇妙的经历告诉了他们。有人听后就想要进一步了解我,于是邀请我到他们家去做客,摆出了酒肉来款待我。我被他们的热情吓到了,在外面没有愿意施舍一点东西给我和我的母亲,泪水又涌现在我的眼眶里,不过这次是高兴。村里的人听说我来了,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礼貌的对我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就没有再出去,于是就跟外边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我,现在是什么朝代,我把我所能知道的朝代全告诉了他们,他们竟然都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我接着又为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所听闻的点点滴滴,小孩子和老人也过来凑热闹。我把母亲告诉我的故事都讲给了他们,他们听的是那样的仔细。想想在外面,没有人愿意听我说话,哪怕是一个字,都巴不得让我离远点,而现在我受到了我从来没受到的尊重。其余的人都想听更多的事情,又都各自请我到他们家中做客,又都拿出酒饭来招待我。我在这停留了几天后,又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就匆匆地向桃花源里的人辞别了。临走时,他们告诉我,这里面的一切都不能向外面的人说。
我出来后,在岸边找到了我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一路上我处处做着记号。想再次来拜访他们。
到了郡城,我去拜见了太守,报告了我此次所经历的事情。太守听后感到十分不可思议,于是立即派人跟着我去寻找先前标记的记号。没想到的是,尽然迷失了方向,竟找不到我做的标记了,就再也没找到通往那儿的路。但一切是那么的如梦境一般,又是那么的真实…
学生例文二(从桃花源中人的角度)
桃花源记
亓怡然
我生长在一个无忧无虑,与世隔绝的地方。
我的村庄名叫桃花乡,这名字也是有缘由的,我们这村庄里,最多的,便是成片成片的桃花林了。三月初桃花刚刚盛开的时候,还是白里透粉的颜色,像是一个惹人怜爱的小女孩,白白的皮肤,粉粉的脸颊;到了三月末的时候,桃花的颜色便是粉里透红了,与别处桃花不同的是,我们这里的桃花盛开的时间更长,可以一直盛开到四月末,到了那时候,所有的花瓣边都是红得如胭脂一般,又因为临近凋落,风一吹,便是有成千上万多花瓣落下来,像是下了一场飘飘洒洒的桃花雨,很是让人陶醉。
我的名字叫桃桃,据说是因为娘亲怀我的时候,最爱吃桃花饼,而我出生时,竟有一瓣桃花进入房间,落到了我的脸上,从此,母亲便觉得我跟桃花有缘,给我起名为桃桃。
但令我奇怪的是,村庄里的人从来没有出去过,如今只有六岁,正值好奇心最强的年纪的我,便总是问娘亲:“娘亲,为什么不出去呢?”
娘亲说因为秦时战乱,先祖们带领妻儿邻居一起来到这个群山相依的地方,在这里安家立业,并把洞口堵住与世隔绝。我不依不饶:“现在为什么不出去?现在可能不和以前一样了。以前战乱,说不定现在就是和平年代了呢?”娘亲笑笑,说:“桃桃,你还小,不懂。”
忽然有一天,村里传来了一个消息,说是有一个外面的人来到了这里!我们都激动极了,去询问那个外面的人情况,我也不例外,跟着娘亲一起去找那个人。
来到了发现外来人的地方,便看见一个满脸蜡黄的中年男人,他的皮肤很是粗糙,两手的皮肤更是干燥,还长满了老茧。
他正在给村民们讲一些故事。
听了他的话,我才知道,原来妈妈所说的秦朝皇帝早就已经死了,以及他的儿子是多么的残暴;又讲到汉朝的明君,但又被他的儿子毁于一旦……这些都是我所不知道的!我也知道了,原来现在早就已经是东晋,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我开始渐渐理解娘亲为什么不愿出去,为什么当年先祖们要来到这里,与世隔绝……
因为战争啊,外面的生活实在太艰苦了,根本就过不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我们感叹,我们惊讶,我们惊讶都已经过了这么多年,改了这么多朝,换了这么多代,但仍旧是战乱,但仍旧没有和平……得到和平,怎么这么难呢?
为了了解更多有关外面的新奇事,我们都邀请这个人去我们家吃饭。我们宰了最好的鸡,还摆出了自己酿造的美酒,而这位客人看起来也很高兴。
我们问他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是怎么发现这里的?他告诉我们,自己是一个捕鱼的人,他有妻子儿女,全家老老小小都只靠他一个人挣钱养家;他每天清晨都起来捕鱼,以往到了现在这个黄昏时分,怎么也会有几条小鱼的,但是今天一直到现在,他一条鱼都没有捕到……他便想继续往前看看有没有鱼,但竟然迷了路,误打误撞进入了我们这个桃花乡……
听着他的诉说,我们真的感叹于外面世界的艰苦,看看我们现在,所有人都开开心心的,生活的非常美好,老人长寿,儿女满堂,而外面竟然如此之难以生存,多少青年男女死于战火硝烟……
我们劝他留下,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中,但他拒绝了。他还要照顾自己的妻子儿女,他还有自己的事要做。我们也没有强留他,只是几位长老都对他说:“别把我们这里的事情告诉外面的人啊!”他颔首答应了。
我懂得为什么长老们会这样做的,如果外面的人们进入这里,必定又会为了争夺这里而大打出手,我们安静自得的生活又会被打乱……我们要守护这最后一片净土!
于是,为了万无一失,我们几个邻居组成了小队,去看看渔人是否遵守了他的承诺,但……令我们失望的是,他真的做了标记……
我们把痕迹给抹掉,从此,便再也不迎接任何一个外面的人了……
或许这辈子都不会有人再找到我们这里,我们仍然在这里生活着,生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学生例文三(剧本)
《桃花源记》剧本
3208刘诗琳
情景:第一幕 武陵渔人忽逢桃花林
第二幕 桃源中人热情待渔人
第三幕 渔人到达郡下诣太守
第四幕 刘子骥欣然寻桃花源
主人公:一个武陵郡的渔人,一群桃花源中的居民,武陵郡太守,刘子骥。
第一幕:武陵渔人忽逢桃花林。
话外音(东晋太元年间,一位武陵渔人唱着歌儿,顺着溪水悠闲的划着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了一大片十里桃林,花瓣被风吹的飘飘洒洒,蹁跹飘落,空气中洋溢着桃花的香气。渔人出场)【情景由渔人轻摇船橹哼歌前来转为落英缤纷的十里桃林】
渔人:“这......这是什么地方?没想到在如此动荡的时代,还能看见这样一大片桃林!”(渔人十分惊讶兴奋,边说着,边向前走了几十步,想要走到桃林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这时,渔人仿佛看到了一座山在晨曦中隐隐映现,他快步走上前去,拾阶而上,临到山腰,发现此处竟然有一个小口,里面隐隐约约透漏出点点星光。)【此处出现一座山】
渔人想:“这里可真奇妙啊,山上竟然会有一个闪着光芒的小洞!就让我钻进去一探究竟吧!”
(于是他便激动地舍弃了船,从洞口钻进去。刚开始十分狭窄,只能容一人通过,再走几十步,突然变得十分宽阔。【情景换为村居】土地平旷,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景观,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鸡狗的叫声能互相的听见,其中来来往往是耕种劳作的人,男女的穿着也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模一样。老人和小孩儿都十分安闲快乐。)
第二幕:桃花源中人热情待渔人
(渔人见此情景十分惊讶,觉得不可思议,呆呆的站在原地,这时桃花源中的一个小孩子看到了他。)
小孩子:“来人啊!爸爸妈妈你们快来啊!快来!”
(小孩子害怕得大声喊起来,不一会,桃花源中在外耕作的人全部来到了渔人面前,他们见了渔人,竟十分惊讶。)
(桃花源中的人们异口同声的问他):“请问你是谁呀?从哪里而来?”
(桃花源中的人们用十分客气又充满疑惑的语气问渔人。)
“我是一名捕鱼人,今天顺着溪水划船走,结果遇到了一片桃花林,我就被桃林优美的景色所吸引,一直向深处走去。又遇到了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我经不住好奇心就钻了进去,于是便来到了这里”
(渔人立刻回过神来,十分详细的说到。他语气诚恳,桃花源中的人都十分信任他。于是便有人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做客,摆酒杀鸡做饭菜热情款待渔人。村中的居民听说来了这样一位客人,全都一拥而至,来向渔人打听消息。)
(人们说)“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生活在这里,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儿和子女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不再出去过,就渐渐的与外界隔绝了。”
(这时一个妇人问道)“现在是什么朝代了?我记得当初离开时还是动荡的秦朝......”
(渔人听后,说:)“已经经过了汉朝和魏朝,现在是晋朝。”
(桃花源中的人听后十分惊讶,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别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一一将自己知道的情况说出,人们听后都十分感叹与惊讶。)
“没想到现在外面的世界如此混乱!我们在这里竟然已经呆了那么久,时间过得真快啊!唉,可怜桃花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他们却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人们感叹了一番后又有人邀请渔人到家中做客,都拿出酒食热情款待他。渔人在桃花源中停留了几日,不久便告辞离去。)
“乡亲们再见了,谢谢你们的盛情款待,我十分感激。在桃源的几日,我认识到了外面世界不曾拥有的热情与淳朴,平等与安宁,你们让我收获了许多许多……”
(桃花源中的人都十分感动,不忍让渔人离去,请求他永远留在这里。
“请你不要走了!外面的世界那么动荡,那么黑暗,处处都是勾心斗角,而桃花源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只有善良与真诚。留下来,你会很幸福的啊!”
(渔人虽然很想留下来,但他在心里想:外面的世界再不好,毕竟也是自己的家,我还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必须离开)
“对不起,我明白大家的好意,但是我毕竟还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一定要离开,请大家不要再挽留了!”
(桃花源中的人听后,知道渔人去意已决,就不再强行留下他了,他们都知道渔人还要过自己的生活,便对他说)
“那……那既然这样你就回去吧,我们欢迎你随时回来做客。但,请不要把关于桃花源的所有消息告诉别人,我们知道你一定会保守秘密。”
(随后他们目送着渔人渐渐远去。)
第三幕:渔人到达郡下诣太守
(渔人出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处处做上标记,不久便回到了武陵郡。他立即去拜见太守。把到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报告太守。太守大惊,马上派人跟着渔人去寻找桃花源。他们顺着标记一步一步的走着,却并没有寻找到桃花源。不久,竟被溪流两岸重复的景色所迷乱双眼,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第四幕:刘子骥欣然寻桃花源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志向高洁的名士,他听闻了这件事后,心想)
“我见过逶迤的泰山,崎岖的黄山,清静优美的西湖,一望无际的庐山瀑布,就这小小的,美丽安宁的桃花源还没有去过,我得去一探究竟。”
(于是便高高兴兴的计划前去,可未能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妄想找到桃花源,再也没有人去打扰桃花源的平静与安宁。桃花源就好似世人做的一个梦,美丽而虚无缥缈……)
全剧终。